《眼、凸透镜成像》教案
- 资源简介:
约3700字。
第三节 眼 凸透镜成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从“为什么眼能看到物体”引入,让学生从观察眼睛,到将眼球的结构与照相机的结构进行比较,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关键部件“凸透镜”。活动侧重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并激发学生探究“透镜成像”的学习动机。对各种透镜的外形、种类及平行光通过时特点,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从生活原物——眼睛引入。然后通过“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景物”这一活动,使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成像形成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在活动中体现实验探究的乐趣和努力实践后成功的愉悦。为下一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和规律作充分的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动手探究等多方面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眼睛的结构及其与照相机的相似之处;
(2)知道透镜的种类、特点和平行光通过时的光路图及特点;
(3)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眼球和照相机的结构对比,学会观察和比较;
(2)对眼镜的观察、实验,发现、归纳透镜的种类、特点和平行光通过时的现象;
(3)用“凸透镜”观察周围景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比较找共同点,激发探究的动机;
(2)通过自制水滴透镜,体会成功的愉悦;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原理;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
难点:平行光通过时透镜的会聚和发散现象
四、教具准备
照相机实物及图片、眼球模型或图片、近视眼镜、老花眼镜、各种透镜、放大镜、有孔塑料片、滴管、玻璃杯、多媒体课件(PPT)
五、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展示与光有关的漂亮图片,过1秒钟,请大家把眼睛蒙住)
师:有什么感受?
生: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
师:假如有一天人类失去了眼睛,那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生:看不到美丽的景色;无法正常工作;一片混乱,车祸群起••••••
师:眼睛是多么的重要,它是我们感觉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它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物体。只要物体发出光或者有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就能被我们接收。为什么眼能够看到物体?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