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6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2150字。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二6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们常说四川有“四绝”:“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剑门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天然隘口”,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城南,是蜀地的北大门,地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因两旁峰峦倚天似剑、其状如门而得名,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
唐天宝初年,诗人李白在长安送别友人入蜀,写下了流传千载的著名诗篇《蜀道难》,其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等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不仅李白看到剑门关为之感慨,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曾写下慨叹和赞美的诗篇。杜甫称它“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北宋官员姜遵称它“极目双峰剑倚天,重门因设据高山”,南宋诗人陆游写道“剑门天设险,北乡控函秦”。令人感到好奇的是:蜀道究竟“难”在哪里?为何说“剑门天下险”?
这要从剑门山的形成说起。剑门山属于龙门山支脉,沿东北——西南走向绵延70多千米。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北部边缘龙门山麓沉积形成巨厚层砾岩,在水平压力条件下,岩层变形成为断裂褶皱带,露出地表的岩层呈现出向东南方向不均匀倾斜的单斜构造,北坡陡峭突兀,断崖绝壁高度达100多米,坡度近乎90°,而南坡渐渐变缓。地质学家称这种类型的山为单面山。奇怪的是,这座单面山的中部因天然的裂隙而断成两部分,两旁断崖相对而立,犹如刀劈斧砍,中间仅有一道宽约20多米的峡谷。经过历代筑关修路,这处峡谷成为翻越剑门山的唯一通道。北宋一位名叫曹宗旦的诗人留下一首五言绝句《剑门关》记之:“凿开千里地,通得一隅天。叠嶂连三峡,重门扼两川。”
什么是单面山?单面山又称单斜山,是一种发育在单斜构造上的山地。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包括向斜(褶皱面弯曲凸向地层由新变老方向)和背斜(褶皱面弯曲凸向地层由老变新方向)两种形态。其中,单斜构造是被破坏了的背斜或向斜的一翼。
单面山的特征是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陡而短,另一坡缓而长。与岩层倾向相反但与层面近乎垂直的一面是陡而短的前坡;与岩层倾斜一致且与层面近乎平行的一面是缓而长的后坡。新疆吐鲁番市的火焰山、四川剑阁县的剑门山都是典型的单面山。
在短兵相接的冷兵器时代,剑门关为兵家必争之地,天然的地貌形态正是剑门关易守难攻的秘密所在。守军位于剑门山平缓的南坡之上,居高临下守住蜀地北大门,敌军如果从陡峭的北坡进攻,仅靠刀枪剑戟等冷兵器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取胜的。为什么古人偏要走剑门关?原因在于古代战争讲究“ ”,即使侦察中发现有可供行人通行的羊肠小道,大量车马辎重也难以翻山越岭。因此,只有攻下剑门关,才能保证大队人马通过。
据历史学家统计,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大大小小的战斗上百次,无论是曹魏与蜀汉的剑门关之战,还是前秦与东晋、北宋与后蜀的战争,剑门关从未被敌军从正面攻破,唯独在1935年被红军攻克,创造了蜀道战争的奇迹,这才打破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话。
剑门关以历史悠久的三国文化和蜀道文化而名扬天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里的地质奇观。地质学家通常认为,剑门关的岩层属于丹霞地貌。有学者研究发现,广东丹霞山主要由砂岩构成,而剑门关的丹霞地貌全部由巨厚层砾岩构成;广东丹霞山以红色为突出特点,而剑门关的丹霞地貌则以紫灰、褐灰、灰色色调为主,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因此,他们提出了有别于丹霞地貌的另外一种特殊的名称——剑门地貌。这种观点能否被人们广泛接受,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编自马志飞《为何说“剑门天下险”》)
材料二:
诗人在对蜀道上的古迹进行题咏时,还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思考。剑门关号称蜀道著名险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岑参《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刘氏昔颠覆,公孙曾败绩。始知德不修,恃此险何益”,诗人通过刘焉、公孙述等人虽占据险要地势却依旧败亡的故事,得出统治者要重修政德。再有周敦颐的《剑门》对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进行了思考,先言及剑门深险不可达的险要地势,又对怎样建立一个“百年外户都无闭”的清平盛世发表议论。诗人认为统治者有正确的统治策略,以“仁”为政,才能够“吾皇大道正天心”,体现出对儒家政治理想的追求。蜀道咏史诗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蕴,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北宋文人的特定心态、历史审美价值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思考。
(摘编自武子含《蜀道与北宋诗歌》)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剑门关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著称,历代文人墨客都曾被其吸引,并留下了无数赞美的诗篇。
B.龙门山麓的巨厚层砾岩,在水平压力作用下变形为断裂褶皱带,露出地表的岩层呈现单斜构造。
C.雄奇险峻的剑门关历经上百次战斗,从未被攻破,直到1935年红军攻破剑门关,才创造奇迹。
D.剑门关名扬天下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是因为其拥有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的特殊的剑门地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剑门山两旁断崖相对,中间仅有一道峡谷,经历代修建才有了唯一通道,《剑门关》就记录了当时修路的过程。 B.作者对单面山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据此可知图一中②所示为单面山,火焰山和剑门山都具有典型的单面山特征。 C.广东丹霞山与剑门关的地貌构成与颜色存在显著差异,这是学者们的研究发现也是其提出剑门地貌的重要依据。 D.岑参和周敦颐的剑门诗作,都言及剑门关的险要地势,都从正面论述了统治者修德重仁的重要性。 3.下列对材料一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处使用反问句只问不答,却能突出文章相关内容,引起该者注意启发思考增强表达效果。 B.作者多处引用唐宋诗句,既有力地证明唐宋时期文人对蜀地及剑门关的关注,又使文章更具文学底蕴。 C.文章对“单面山”的内涵及特征加以解释和说明,并用图片辅助介绍,使内容科学准确且直观形象。 D.文章开篇在介绍剑门关的形状与名称由来时,使用了比喻修辞,使介绍贴近生活,更加生动形象。 4.下列选项中哪一句填入材料一的空缺处最合适(3分) A.无所不用间也。 B.军无粮食则亡。 C.保城备险,绝其粮道。 D.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5.四川广元剑阁县文旅局面向社会征集剑门关解说词,要求介绍剑门关的价值,如果你是讲解员,你会怎样介绍,请结合材料列出解说提纲。(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死讯
老舍
这时候,真的消息与类似谣言的消息,像一阵阵方向不同,冷暖不同的风似的刮入北平。特别使小羊圈的人们兴奋的是一个青年汽车夫,在南口附近,把一部卡车开到山涧里去,青年和车上的三十多名日本兵,都摔成了肉酱。青年是谁?没有人知道。但是,人们猜测,那必是钱家的二少爷。他年轻,他在京北开车,他老不回家……这些事实都给他们的猜测以有力的佐证,一定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