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8/22 17:40:1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140字。

  河北省承德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条河流的水量虽然不是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唯一条件,水量的多寡也并不与文明的高度成比例关系,但水量本身依然是一项重要因素。在某种生活、生产、生存方式下,一个特定的人类群体的最低需水量必须得到保证,否则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只能迁离,或者从其他河流找到新的水源来弥补不足。台伯河有限的水量远远满足不了古罗马人的最低需水量,他们在不断寻找新水源的同时,持续迁往他乡,迁出亚平宁半岛,扩散到环地中海地区。有些文明的萌芽还来不及成长就夭折,当地河流水量的不足往往是致命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同样面积的土地,农业比牧业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养活更多的人口,产生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只有供水充足的土地才能开发农业,农田转变为牧地不会有什么困难,而牧地很难转变为农田,供水量不足是一个致命的障碍。
  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更是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最廉价的。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方尖碑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西汉选择在长安建都,但关中本地生产的粮食供养不了首都地区的人口,必须从当时主要的粮食产地——太行山以东的关东地区运输,只能利用黄河溯流而上,穿越三门峡天险,再进入黄河的支流渭河运到长安。尽管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运费高昂,但还是当时最为经济的选择。一旦关中的粮食需求超出黄河水运的能力,隋朝和唐朝的皇帝就不得不带领文武百官和百姓到洛阳“就食”(就近接受食物救济),最终导致长安首都地位的丧失和首都的东移。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原因。徽商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巧妙地利用了水运:他们将产于徽州的价廉而质重的石材、木材装上船,从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顺流而下,再通过江南发达的水系,直接运送到最近的市场,又从江南采购价高而质轻的绸布、其他百货、工艺品等溯流而上运回徽州,实现商品利润的最大化。
  (摘编自葛剑雄《河流与人类文明》)
  材料二: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明创造标志之一,它在25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统一发挥过重大作用。
  公元前486年,吴国开凿联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大运河由此起步。此后又有隋唐大运河、元明清京杭大运河的开挖等历史变迁,最终形成今天涉及八省、直辖市,总长达3200公里的巨型人工运河遗产。从其演化历史观察,大运河经历过古代运输河道、当代南水北调(东线)通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长度1011公里)、国家文化公园等几个重要阶段。当前它仍具备运输、供水、水利、生态、文化、生活、生产、旅游等诸多功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中国土地上的自然大河如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都是自西向东流淌,形成互相隔绝的流域系统,大运河的出现成为我国古代解决南北水上交通分隔、促进物资流通、确保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特别是从隋唐时代开始,我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而政治中心多在北方,南方的漕粮只能借助大运河而源源不断地北上。如北宋时代,每年经大运河输送都城东京(今开封)的漕粮有600多万石,最高达800万石;明代宣德年间经京杭大运河输送首都北京的漕粮达到每年670多万石,从明代成化年间起,正式规定漕运总额为每年400万石,这个制度大体一直沿用到清代。为了保证运河的畅通,需要解决大量复杂的工程问题,如处理不同自然大河之间的水位高差问题、运河常年补水问题等,由此产生了大量工程
  (摘编自贺云翱《文明奇迹“大运河”》)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量是影响文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唯一条件,其多寡与文明高度也不存在比例关系。
  B.同样面积的农田能比牧地提供更多的食物,是因为农田的水分比较充足,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C.依托尼罗河的水运优势,古埃及人得以将产自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运来建造金字塔、神庙和方尖碑。
  D.徽商将徽州质重价廉的货物顺流运出,再将江南质轻价高的商品溯流运回,实现了商品利润最大化。
  2.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邗沟发端以至现代发展,大运河顺应时代需求拓展功能,成为文明传承与发展的活态载体。
  B.我国自然大河因东西走向形成流域阻隔,大运河则成为古代贯通南北、维系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C.从隋唐开始,经济中心渐南移、政治中心多北置的格局,促使各代均将漕运作为国家核心命脉经营。
  D.为解决水位高差等难题,大运河创新成果丰富,其枢纽工程在世界航运工程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
  A.安徽省深挖河流水运潜能,提对外辐射效能,提升内联外通的水运纽带作用。
  B.长江流域水稻的供养能力,弥补了黄河流域小米、小麦对人口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C.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其水源、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农业发展。
  D.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它贯穿了整个埃及,并为埃及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4.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列举了大量地名,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5.“江河是生命的脉络,流淌着文明的血液。”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坐班车到桥头去
  李娟
  冬天实在太冷了。若是冬天搭乘在县城和桥头之间运营的那趟班车的话,紧紧地塞满一车的不是人,而是外套。每个人都裹得严严实实,男人顶着沉重豪华的皮帽子,女人给大头巾缠得刀枪不入。孩子们更是被捆扎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个个圆乎乎的,胳膊腿儿都动弹不了。拎起个孩子往地上一扔,还会反弹回来。
  班车只有一辆,来一天,去一天,要想搭这辆车进城或去桥头,得算好单双日。
  而这一路上又没有像样的公路,车厢左右摇晃。又由于车速过慢,这摇晃的幅度被无限拉展开来,像拉展开一截橡皮筋似的,长而紧绷绷的。我晕车,在“慢”中异常清晰地感觉着这种颠簸——刻骨铭心地感觉着。
  我第一次坐车走这条路到桥头去时,由于之前加班,已经连续五十多个小时没睡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