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承德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420字。
2024年河北承德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社交网络给人们联系沟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内心建立起一座墙,人们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心理体验都在无形中接受着媒介的改造。技术是极具诱惑的,因为它能弥补人性中脆弱的一面,当人们习惯性地依赖技术,全身心投入到虚拟网络空间,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众心理,形成一种群体性的麻木和孤独。
当下社会是一个取得联系和保持联络非常便捷的时代,所谓的“分开”和“独处”都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我们通过“掌媒”自由自在地联系他人的现实并未排解人们内心的孤独感,甚至还逐渐强化着这种感受。社交网络将人们从自我孤独中解放出来,却又导致人们难以从技术需求中逃脱出来,于是陷入另一种孤独,甚至逐渐异化为一种对孤独感的消费,而这只会让人陷入“内心孤独寂寞—转向网络寻求慰藉—更加感到孤独—继续上网寻求安慰”的恶性循环当中。“群体性孤独”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心理危机正日益蔓延。
每一种新媒介出现和普及,都会伴随着与这种媒介相关的异常社会现象。“地球村”的概念是麦克卢汉提出的,当时的预言已经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迅速成为了现实。然而处在互联互通的“地球村”的“村民”却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群体性孤独”的时代疾病,成为当下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媒介病理现象。社交网络时代人们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个人空间等方式塑造了一个“完美”的网络身份,尽管使用的是真实身份,但是在社会网络中展现的却是自我加工后重新塑造的自己。出于自我认同的需求和他人认同的渴望,大众倾向于选择自己较为满意或者积极的一面对外进行展示分享,本无可厚非,因为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这能促进自我与外界正常交流,达到使人愉悦的作用。但是这种“自我展示”不可避免带有表演或者作秀的成分,所以每当在网上发布关于自己的信息时,会思前想后,担心自己在网络上的发言影响到现实中的人如何对待自己,这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形象塑造的不确定性让其焦虑不安,沉迷于“表演”的背后是难以掩饰的孤独。
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用“容器人”的概念来形容现代人的媒体依赖症。他认为,在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就像是“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孤立封闭,为了摆脱孤单状态也希望与外界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对方的内部。从表面看,上网和看电视都是在缺少现实互动的狭小空间内进行,但实质上网络比电视更加缺乏约束。因此,“容器人”这种生存状况不仅没有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消减,而是更变本加厉了。网络使人们常常沉溺于屏幕,而忽略屏幕外的真实时空。长时间沉溺于社交网络形成的性格孤僻、情绪抑郁、内心空虚、无责任感、人际交往障碍等人格异化问题,使其在线上线下判若两人,慢慢陷入“精神真空”的心理危机中,从而产生孤独感。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把社会中的人看作是舞台上表演的艺人,他们通过预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形象,通过表演来展示自我形象并努力争取好的效果。换言之,人们会依据自身内在的需求、动机和渴望,行使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控制和展示自己的外在印象,并渴望获得他人肯定或正面的评价。一旦得到他人的认同或鼓励,自我想要展现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体性孤独”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在虚拟网络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背景下 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B.社交网络既将人们从自我孤独中解放出来,但又导致人们依赖技术而陷入另一种孤独。 C.“容器人”的内心世界孤立封闭,技术的发展没有削减他们的孤独感,网络反而比电视更加 缺乏约束。 D.在当下互联网高度发达背景下,传播的意义不再考虑传播内容,而是关注媒介效果,也即媒 介对受众的影响方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试图通过“掌媒”自由自在地联系他人并未真正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群体性孤独”的蔓延。 B.麦克卢汉对“地球村”的预言,应当与互联网时代人们能非常便捷地取得联系和保持联络的现状是基本符合的。 C.社交网络并不能从根本上排解孤独的事实,网民并非完全不清楚,但信息渴望和认同焦虑又迫使人们沉浸其中。 D.我们应当关注媒介飞速发展给个体内心世界带来的改变与冲击,应把技术看作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阎云翔教授发现,当下一些人正成为具有强烈个人意识的群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讨厌集体纪律。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加剧了这种人与人的疏离。 B.安东尼•克龙曼指出,教授学生获取人生的意义曾是大学课堂的重要目标,而如今关于“人为什么而活”等问题却从大学的教育主题中消失了。 C.雪莉•特克尔说:“我们对科技的期盼越来越多,却对彼此的期盼越来越少。我们好似处在一个完美风暴的静止中心,浑然不觉已成为科技的奴仆。” D.林滨教授提出,“在一起”已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遍图景,然而这些都是外在的“在一起”,缺乏精神与情感的深层次沟通和有效互动。 4.下列选项不属于“群体性孤独”现象的一项是(3分) A.家人在一起,不是交心,而是各自看电脑和手机。 B.朋友聚会,不是叙旧,而是拼命刷微博、微信等。 C.丽丽在发短视频之前,总是把自己包装一番,让别人心生羡慕。 D.小刚上学没人接送,总是一个人骑自行车去学校。 5.社交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应如何避免陷入“群体性孤独”?请根据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嘎养牛 申平
三嘎和媳妇儿去外地打工十几年,有了点积蓄。那一年,他们决定回家,过安稳日子。
但是,三嘎闲不住,他想养牛。
正好三嘎的本家老叔是村里的养牛大户,三嘎便登门求教。
老叔听说三嘎也要养牛,脸上的肌肉抖了一下,说:“你要是听我的,就再考虑考虑,不要轻易养牛!我养牛五年了,虽然挣了一点钱,但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