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17题,约2128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8分) 2024.06.03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我国办大学,应该取什么途径?抗战胜利以后,百废待举,需要大量专门技术人员。工业落后,要建立轻重工业,尤非大量工程人员不可。在此时,我们大学似乎应该注重技术教育,可是问题不是这样简单。从前清曾国藩提倡兴建实业,设立上海制造局,派留学生至美国学习制大炮轮船以来,到抗战前夕已七八十年,我国科学仍然不兴,实业仍然不振。其中原因值得我们深加考虑。一般人以为近代文明即物质文明乃西洋功利主义的产品,这是错误的。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道即真理,从希腊提磨克列忒司(德谟克利特),到近今荷兰的阜尔司鲍,英国的汤姆生,他们研究原子,决非因为有什么用处才去研究,而是要晓得自然界物质结构的原委。科学上将来的发明在哪个方向,既不能预料于事先,我们就单从功利主义着想,也得各项科目统加以研究,不能偏废。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我国自战国以来,即有功利主义的哲学。墨子以能用不能用为善的标准。《兼爱篇》云:“用而不可,虽我亦将非之,且焉有善而不可用者。”目今我国社会,仍然充满了这种功利主义。大学里边的课程,支离破碎,只求传教零星有用的知识,而不注重理智的培养。大学生认定院系,不问其性情之是否适合,而只问毕业后出路之好坏,待遇之厚薄。选择科目,不问其训练之价值如何,而专问其是否可应用到所选定之职业。在现行教育制度之下,大学课程实有重新厘订之必要。基本科目必须增加,庶几能达到培养理智之目的。至于训练大量之技术员或工程人员以应目前之需要,则可由高等工业、高等农业等学校或大学内另设专修班为之,不必因噎而废食。
(摘编自竺可桢《我国大学教育之前途》,1945年,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科技大学基础理论课,也就是物理、化学和数学,在教学计划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我们重视基础理论,是因为科技大学的学生将来要从事新科学、新技术的研究:要研究新科学、新技术,就是要在尚未完全开辟的领域里去走前人还没有走过的道路,也就是去摸索,摸索当然不能是盲目的,必须充分利用前人的工作经验。可是在新科学、新技术领域里,前人的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面对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的局面,竺可桢认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是重视技术教育,培训各行各业的专门技术人员或工程人员。
B.竺可桢根据当时社会的需要,提出“大学课程实有重新厘订之必要”的建议,为中国如何办好大学,指明了可行的实施路径。
C.研究新科学、新技术过程中,要了解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吸收前人工作经验,来对探索中产生的想法作出原则性判断。 D.在未掌握现代计算方法之前,用黄豆粒记账虽然简陋,但也能揭示各个因素和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节省时间,少出差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竺可桢认为大学教育不应只是“谋食”,而应重视“谋道”,因为“谋道”才能使中国大学教育更有前途。
B.墨子强调学问必须有用,无用即为不善,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影响深远,尤其是导致了中国近代科学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C.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课的教法是“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从它的来源讲起”,这启示我们,学好数学要追本溯源,把握其本质。 D.钱学森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置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理论课的分析,可为当今大学课程的优化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C )(3分) A.大科学时代的到来,更加呼唤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创新,当下热点的科学突破先一例外,都是汇集了多种学科研究成果的产物。 B.面向中学生举办的奥林匹克数学赛,旨在发现具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学子,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C.科尔麦克通过数学分析研究工作,解决长期困扰医学界的问题,为CT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获得了1979年诺贝尔医学奖。 D.清华大学设置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专业,目的是选拔培养有志于从事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等关键领域研究的学生。 4.下面表格内容摘编自《我国高校实施“强基计划”的缘由、目标与路径》,根据材料内容,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自主招生 珠峰计划 强基计划
实施时间 2003~2020年 2009年至今 2020年至今
选拔标准 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 学科优异、综合能力强 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
招生专业 未限定专业范围 基础学科领域 基础学科领域
培养模式 未作特殊安排 个性化培养 个性化培养、强化理论基础
A.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既有利于消解材料一中竺可桢提及的教育功利主义,也为考生未来就业方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B.珠峰计划和强基计划在招生专业指向基础学科领域,材料二中钱学森强调在科技大学开设基础理论课,两者出发点是一致的。
C.珠峰计划和强基计划的制定既有传承也有创新,一方面延续了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对理论基础的高度重视。
D.从自主招生到珠峰计划再到强基计划,我国高校特殊招生政策不断变化,这与两则材料所述内容一样,都反映了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求。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南渡记①
宗璞
莲秀二十五岁嫁到吕家,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里,她的生活就是侍候老太爷。现在很多亲友都往南边去了,留下的也各自闭门不出。除凌京尧来过一次,不见任何人出现。
天越来越热了。一天黄昏,老太爷在院中闲坐,忽听有人轻轻敲门,随即推门进来。“搬到这里来了。”来人说。
“缪老爷,”莲秀大声在老人耳边说,“是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