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510字。
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卷
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得”字面意思即是自己得到,论学问时就是指自己领会知识的意思。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认为学问致道的关键在于“自得”,只有“自得”的知识才会取用自如、受益匪浅。“自得”作为普遍意义的论学观念,后来也被有些人用来讨论诗学。对于诗人而言,“自得”是他们在生活中与前人经验相融汇的顿然晓悟。如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是领会老庄游心自然的意趣,陶渊明“屡空既有人,春兴岂自免”是深契于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颜回。对于读者而言,当我们面对一首诗时,随文解义是通文字者的自然反应。如朱熹曾举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欧阳修、苏轼等名公大家都道此句好,但它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一句的文义并不难理解。然而它的“言外之意”却是要读者自身去体会。朱熹认为,在理解诗语文义的基础上能情不自已,获得一种会心的快乐,如此便是“自得”。“自得”并非某种天启式的领悟,而与读者个人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体验密切相关。
②先说“自得”与知识的关系。林逋的论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苏轼曾与友人议论其妙处。有人提出林逋此句用以描述桃、李、杏同样没有问题,苏轼幽默地回答:“可则可,但恐杏与桃、李不敢承当。”引得在座众人大笑。为何说只有梅花才能承当林逋诗句中的主角呢?梅花在中国古典思想传统中向来是君子的象征,在诗歌“引譬连类”的表达传统中,梅花的疏影横斜与暗香浮动的特征是君子独立于世且已德不移的化身。如果只局限在诗句本身,自然任何花都有可能开在水边,而且香气宜人。只是求其义而不求作诗者之意,缺乏对于古典传统的知识,则读诗自然浅而无味。
③除了对于思想传统的基本了解,要在阅读诗歌中“自得”,同样也需要了解关于诗歌本身的知识:一方面是诗歌源流的知识。在本体论意义上论诗歌,通常以“言志”与“缘情”作为诗歌发生的根本。功能论意义上论诗则是讲“兴观群怨”。从诗歌史的角度讲,通常古代诗论家会从《诗经》《楚辞》讲起,下及汉魏晋,以南朝沈约声律之说为近体之开端,再降而论初、盛、中、晚唐之诗和宋元明清各代各体之诗。另一方面是关于“诗法”的相关知识。诗法的关键莫过于“辨体”,即对于诗歌体制的区分:既有文类意义上四言、五言、七言之别和古体、律体、乐府之别,又有风格意义上如雄浑、冲淡、沉着、纤称等区别。“辨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读者对于诸体的要求和特征有基本认识。除辨体外,诗法中常论及的自然还有“法度”,即篇章字句的安排问题。一般文人士大夫在文章中论诗,少有讨论诗歌具体的安排布置问题。这类问题的讨论一般见于诗话、诗格、诗法等非正统的文体和著作中。虽然诗法类著作旨在教人如何作诗,但也可知诗人用心结撰并非没有法度可寻,而读者自然不能无视诗法而囫囵吞枣地阅读诗歌。
④曹丕《典论•论文》言诗文创作与个人才性笔力之关系时,以音乐为喻,“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数。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虽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读者的“自得”指在理解诗语文义的基础上获得的一种会心的快乐,它与个人的知识积累与精神体验密切相关。
B. 桃、李、杏之类的花在中国古典传统中通常不用来作为君子的象征,故而苏轼认为它们不能承当林逋诗句的主角。
C. 诗话、诗格等文体和著作中关于诗歌篇意字句安排问题的讨论可以教诗人作诗,读者读诗时,自然不能无视诗法。
D. 读者通过后天努力,保持“虚心”的态度和以“涵泳”为方法,就可以避免阅读时因个人的才情气禀干扰阐释诗歌。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思路清晰,先阐释“自得”的内涵,再从“自得”与知识的关系和读者心境的关系两方面论证如何做到“自得”。
B. 作者在论证时,既以有趣的故事为例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枯燥无味,又大量引用名家的诗学理论以增强文章的学术性。
C. 从曹丕的相关文论可看出,他认为读者因个人才性气禀以及后天知识积累与境遇不同对阅读的作品会有不同的阐释倾向。
D. 在信息爆炸和人工智能能够迅速提供知识的时代,“涵泳”的阅读方法可以让我们放慢阅读的速度,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⑥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B.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C.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D.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4. 文中有两处提及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作用有何不同?
5. 复兴中学高二年级将于五四青年节举行以“阅读诗歌,我们如何做到自得”为主题的诗歌鉴赏活动,你将作为代表发言。请你以杜甫的《登高》为例,结合文章,谈谈阅读此诗,要具备哪些知识才能“自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D.“就可以避免阅读时因个人的才情气禀干扰阐释诗歌”过于绝对。原文是“‘虚心’和‘涵泳’作为阅读方法正是读者尽可能克制因个人才性气禀而干扰阐释的切己工夫”。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
廖玉群
还是从我父亲的工作说起吧。
父亲那时不过二十出头,能噼里啪啦打得一手好算盘,这手艺帮了他大忙,让他无限风光地被招进都安镇的供销社,谋到一份又清闲又体面的工作——坐柜台前当售货员。
但到了那年年底,父亲却卷着铺盖打道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