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张。教案约2400字。
《短文两篇》
龙岗中学 秦涛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2、了解神话传说“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3、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韵的美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文章的主题。
2、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现代文坛有“鲁、郭、茅、巴、老、曹” 之称。那么可见巴金在现代文坛的地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两篇散文《日》和《月》。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 明,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
1、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巴金:
现、当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巴金自称是“‘五四’的产儿”,少年和青年时代接受了“五四”的科学民主思想,还赴法国留过学。巴金是反帝反封建的不屈战士、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文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1927年写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巴金对中国现代小说和散文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我国散文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努力。他曾翻译过屠格涅夫的五十一章散文诗作品,并在自己主编的刊物和丛书上热情鼓励散文诗创作。《日》《月》选自他的散文随笔集《龙·虎·狗》
写作背景: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更加疯狂地、大规模地侵略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中国的抗战前途,在有些人看来,波诡云谲,变幻莫测,悲观失望的论调甚嚣尘上。但同时,依然有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抗日战争激发了巴金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日运动之中,自觉地用笔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服务,写下了大量反映抗战生活的小说和散文。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听朗读,渲染一种氛围。
2、 齐读《日》
3、 讲故事——《夸父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