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8张。含教案1份,约3900字。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无锡一中 陈春晖
学习目标
⒈德育目标
通过对课文中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分析,联系从政治课、历史课学过的相关知识,加深对白杨树象征意义的理解,学习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
⒉能力目标
①通过交流讨论,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习语文应找到与现实与现实的契合点,学习语文还要为学生学会观察社会、剖析人生服务,从而真正提高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能力。
②通过引导、尝试、领悟、结论,学习鉴赏散文的方法:抓住重点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再反复朗读,用心感悟、品味。
③通过比较、交流、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由表层思维→有广度、有深度→清晰、准确的深层次的思维和辨证思维。
学习重点、难点
①白杨树的形象、性格的描写,以及其象征意义的揭示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②反问句、排比句的应用和表达效果,以及象征手法的应用和表达效果也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设境激情,导入新课
《白杨礼赞》是一篇借景抒情,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散文。它蕴藏着诗一样的情愫,使客观对应物——白杨树在精湛的艺术描写中赋有了人格化的生命力。文章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华北抗日军民坚强不屈的品质。
二、粗读全文。初步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 (dǐ ) 恹恹欲睡 (yānyān)
虬枝( qiú ) 婆娑(suō) 秀(颀qí )
2.本文以什么为抒情线索?文中为我们勾勒出了几幅怎样的图画?请据此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明确:全文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为抒情线索,共勾勒、描绘了三幅图: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征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图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