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日·月》ppt5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课件 / 八年级下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 资源大小: 6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5/8 7:57:5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3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共20张。思路清晰,内容全面,有讲学稿,约1130个字。
  巴金《短文两篇》讲学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作者及背景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当代作家。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0年秋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1927年赴法国巴黎求学,发表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等短篇小说集和《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的《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引起巨大的反响。
  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老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文章抒发内心情感。
  一、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
  2、搜集有关描写“月”的诗句。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读读写写(注音):
  旸炀砀殇姮恒桓垣
  浸撮皓
  二、 合作研讨——《日》
  1、 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扑火、夸父逐日?
  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作者在赞美他们。
   2、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飞蛾、夸父热烈追求光和热的牺牲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是为整个世界的光明和幸福,所以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胜利的期盼、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愤恨。
   3、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体会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吗?
  作者以飞蛾、夸父的追求光和热,象征志士仁人为祖国轰轰烈烈献身,赞美他们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三、合作研讨——《月》
   1、月亮在文中带给你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冷。
   2、“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
   3、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末尾引用嫦娥奔月是为了赞美她的献身精神
  四、两篇短文放在一起,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
  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
  五、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