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社会复习资料
- 资源简介:
约17510字。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复习要点)
1、 随着商业的发展,小作坊的生产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小作坊就发展成为手工工场(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手工工场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以后扩展到西欧的其它国家。
2、 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的比较表格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所有者 作坊主 工场主
劳动者 作坊主、家人、帮工、学徒 雇佣工人
生产方式 共同生产(作坊主全程工作) 工人分工合作
生产关系 不存在雇佣关系 存在雇佣关系
3、 16世纪农业仍然是西欧的主要产业,西欧还处于农业社会。
4、 手工工场的出现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1)提高生产效率(2)改善人们的生活(3)促进了贸易的发展。(4)促进阶级结构和国家政策的变化。
5、 手工工场出现以后,哪些阶层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的阶层?
发生变化的阶层有:商人、贵族和农民
变化情况:①商人的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经商改变为双重身份,既是手工工场主又是商人;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经济实力超过王公贵族;政治地位发生了变化,甚至可以担任英国伦敦市长。②贵族的变化:开始走向没落;一些贵族开始经营工商业。 ③农民的变化:一部分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手工工场的工人。
这些变化促进了新的阶层的产生,即早期资产阶级与早期工人阶级。
(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曙光首先出现在西欧)
6、 冲破思想的牢笼
(1)蒙娜丽莎的微笑
时间、地点 14-16世纪,发生在意大利,后传播到传播到法国、德国、英国等西欧一些国家。
发生背景 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文艺复兴”运动 14-16世纪,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代表
人物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画中的妇女神态自然,口角含着一丝微笑,恬静之中带有隐约的哀伤 ,富有生命的活力。)
莎士比亚,英国剧作家。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奥赛罗》《哈姆雷特》(课本P10哈姆雷特的话,是对人在宇宙中的价值与地位的肯定,是对人的理性与 智慧的褒扬)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精神含义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重视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张一切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从人出发,最终一切为了人。
意义 资产阶级的依次思想解放运动,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出来
(2)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
改革背景 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日益腐败。千方百计掠夺人民的钱财。(因为德国受罗马教会剥削最严重,被人称为“教皇的奶牛”。)
马丁路德主张 主张在宗教问题上是人人平等的。(认为教皇不是上帝的代表,权力是人为的,教皇应该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力、财产、身体和灵魂。)
改革影响和意义 德国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国,各地教会纷纷独立。这一时期,瑞士、英国等西欧国家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运动,各国相继摆脱罗马教会的控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