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要点
- 资源简介:
约8940字。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1. 雅尔塔协议——确定两极格局的基础
2. 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3. 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依据华沙条约,建立了抗衡北约的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华约”。
4.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出现。
5. 冷战: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6. “冷战政策”标志:1.铁幕演说 2.杜鲁门主义
表现(P7下方,特点与具体表现):1.北约的建立 2.华约的建立 3.美苏的军事竞赛 4.古巴导弹危机 5.美国侵越战争
7. 两极冷战和两极对抗的影响:
对自身:美国由最大的债权国变成了最大的债务国,实力下降。苏联因经济没有搞好而解体。
对世界:造成当时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给我们的启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就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越南北部、朝鲜和中国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9. 非洲独立运动:1.非洲独立年 2.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地时代终结 3.苏伊士运河被收回。(P9)
10.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追求:出现了近二十年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50—70年代)
11. 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追求:1.亚洲四小龙腾飞 2.七十七国集团建立
12. 亚非会议(P10):1.“求同存异”的方针 2.引申和发展和平五项原则。
13. 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P11)
14. (P14)对社会主义的改造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个转折:1.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6. 会议的主要内容:1.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思想上)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政治上) 3.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组织上)。 4.第一次提出了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新观点(经济上)。
17. 意义:1.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2.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改革开放)
18. 农村改革(P23)
19. 一国两制: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个国家是前提和基础)
20.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P26)
21. 台湾问题(P27—28)
22. 中学生为维护国家统一而可以做的事:坚决支持《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与实施,并向人们做好宣传工作,拥护党和政府对台湾的立场、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坚决反对“台独”。同一切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