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7/11 16:19: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62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班级计划开展“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分享交流会,请你阅读材料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 分享会前,你们小组对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相关信息进行了搜索,你负责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随后在分享会上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敦煌石窟遗存着一千年间的历代壁画,规模巨大,内容丰富,尤其是建筑和山水环境常用作经变画和各种故事画的背景。敦煌壁画中反映的古代建筑与园林形象在历史中累积出不言之美,映射着人类礼仪制度、审美意趣等传统。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历史的建筑样式,如皇宫祠堂、寺观塔庙、衙署庭院,亭台园林等。可惜漫长的历史既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的品质,(          ),我们只能依据文献中的记载推演、在遗址上复原。所幸在敦煌石窟中,保留着从公元4至14世纪的壁画图像,千年时光通过建筑画卷唤醒我们封存的记忆,填补中国建筑艺术史研究的诸多空白,真实大美且意义深远。敦煌壁画作为中华民族记忆与文化的载体,饱含深邃的内涵:中华文明的礼仪、智慧、审美等,以空间营造为缩影,跃然壁上。
  1.在整理材料时,你发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为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请你选出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3分)
  A.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的建筑样式。
  B.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传承历史的建筑样式。
  C.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以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传承文化与见证历史的建筑样式。
  D.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一体,所以古代多是土木建构殿堂,进而创造出能见证文化与传承历史的建筑样式。
  2.在材料整理誊抄过程中,括号处短句不慎遗漏,组员们纷纷对该处进行补写,集体交流讨论后,你们选择的最合适一项是(3分)
  A.也形成了灿烂的建筑文化
  B.也带走了无数恢宏的建筑
  C.还造就了灿烂的建筑文化
  D.也埋没了无数恢宏的建筑
  任务二 为增进同学们对敦煌壁画中有关建筑的了解,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一篇梁思成围绕“敦煌壁画建筑”所著的文章,请你参与阅读和讨论。
  在讨论敦煌所见的建筑之先,我必须先简略地叙述一下中国建筑传统的特征。至迟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中国建筑已肯定地形成了它的独特的系统。在个别建筑物的结构上,它是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即台基、屋身和屋顶。台基多用砖石砌成,但亦偶用木构。屋身立在台基之上,先立木柱,柱上安置梁和枋以承屋顶。屋顶多覆以瓦,但最初是用茅葺的。在较大较重要的建筑物中,柱与梁相交接处多用斗栱为过渡部分。屋身的立柱及梁枋构成房屋的骨架,承托上面的重量;柱与柱之间,可按需要条件,或砌墙壁,或装门窗,或完全开敞(如凉亭),灵活地分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