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07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考试范围:必修下第六单元结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碎片化阅读盛行的当下,一些年轻人开始重拾“文字之美”,他们从浅阅读、快餐式阅读中回归,严肃、经典的文学名著和人文专著重新走红,成为“心头好”。与此同时,年轻人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书籍的数字化与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他们打开了“阅读社交”这扇崭新的大门,引领了一股在阅读中分享、在分享中阅读的风潮。
这股风潮不仅让年轻人更愿意抽时间读书,也使阅读变得更加富有乐趣。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读书感悟,与同龄人在社交媒体上互动……这些行动表明了当代青年对阅读的需求,社交化阅读,不仅仅是阅读形式的变化,也赋予了阅读新的角色与功能。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交化阅读提供了技术平台,作为“数字原住民”,年轻人特别容易接受和适应这种阅读方式。与此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将阅读与社交结合到一起.也符合读者的心理需求。事实上,阅读不只是读者从书本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读者发挥自身主体性,得出感悟与结论的过程。对于这些感悟,倘若有交流的渠道,大多数读者都不想敝帚自珍。事实上“阅读社交”并非全然是一个新现象,只不过在过去往往要依赖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今天,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何其便利,社交化阅读的风潮再度兴起、并不令人意外。
社交化阅读以人为核心,倡导共同创造和多向互动,从而最大化地实现阅读价值。这一过程不仅强调参与和分享,还激发了青年参与社会交往的热情。多媒体集成的特性,也让社交化阅读有更多的“讨论素材”,增强了社交的有效性。此外,网络时代的社交化阅读,几乎没有门槛限制,这使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全民阅读”的队伍之中。
尽管社交化阅读在青年群体中大受欢迎,但也有人担忧,这种阅读方式是否存在弊端。确实,以社交为导向的阅读,可能导致“浅阅读”现象,使部分读者不求甚解,只把读书当作社交的“必要成本”。与此同时,社交化阅读也容易导致读者以“切片”的方式阅读严肃著作,从而影响了阅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导致误解和庸俗化解读。但是,笔者想要强调: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只有先踏过“开始阅读”这道门槛,才能去谈阅读质量的高低,“深阅读”或许比“浅阅读”更好,但“浅阅读”无疑胜过“不阅读”。除此之外,碎片化阅读的弊端也并非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为了提升社交化阅读的效果,读者不妨试着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培养个人的阅读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这包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做笔记的意识,在讨论中注重观点的原创性等。其次,提供在线阅读与分享交流服务的平台,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创新社交化阅读体验。最后,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努力、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开展,创造健康、丰富的阅读环境,引导青年群体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阅读习惯。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社交化阅读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重读经典的问题,材料一以经典重新走红引出阅读社交的话题,材料二重在探讨如何重读经典的问题。
B.材料一认为当下碎片化阅读是主流,但碎片化阅读属于浅阅读、快餐式的无效阅读,所以一些年轻人转向阅读严肃、经典作品。
C.材料一指出阅读社交引领的风潮增加了年轻人读书的时间,也使阅读更有乐趣;社交化阅读让阅读的形式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D.材料二认为重读经典应带有理论清醒,要做到既有输入,又有输出,实现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转化,才能真正引领自己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阅读与社交相结合,是为满足读者的心理需求,大多数读者愿意与他人交流感悟。
B.阅读社交早已存在,只是由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线上交流促进了社交化阅读的发展。
C.社交化阅读还存在浅阅读、不连贯、不系统等弊端,但对年轻人阅读还是有价值的。
D.社交化阅读质量可在个人、平台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提高,前景值得期待。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周国平说:“我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对世俗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而是来源于读书中的思考。”
B.张宗子说:“读书的问题就在这里:好书内容丰富,到处都是学问.一个细节.一句话,放过了.也许就错失了某个关键。”
C.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们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又一代。”
D.朱光潜说:“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4.下列选项,属于“阅读社交”现象的是(3分)( )
A.寒假期间,小明同学拒绝外出游玩,在家里一口气读了三部名著,并认真做了批注。
B.同学们读了《红楼梦》之后,纷纷在群里发言,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C.周末,学校组织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去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了解相关历史知识。
D.很多人因为没时间读书,就下载短视频观看,每天看两集,一本书往往一个月才看完。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要阅读经典,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阅读经典意义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女儿家
刘庆邦
红裙选择“活出个样子来”的途径,是到集上做小生意。她本钱很小,只卖些儿童衣服。没有固定摊点,也没有货架子。往街边一站,她本身就是她的货架子。她所有的商品,在自己两个肩膀和两只胳膊上都搭完了。她从南集批得衣服,跑到北集来卖,只赚一点差价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