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29 16:28: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740字。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4.参加联批学校的学生可关注“启望教育”公众号查询个人成绩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近些年,传统文化类作品“出圈”的例子比比皆是。国画传世珍品《千里江山图》引发“故宫跑”,其山水图像与青绿色彩延展到服装、器具、装饰、舞美等众多领域;《中国诗词大会》以精彩的诗词接龙和“飞花令”,增强了节目的冲突感,在社会上掀起一波吟咏诗词的热潮;《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邀请影视演员演绎文物故事,让历史文化得以鲜活呈现;在《唐宫夜宴》中,一众娇憨逗趣的“小姐姐”生动演绎来自唐朝的民俗风情,迅速俘获广大观众的心……传统戏曲、国风音乐、古典诗词、非遗工艺、古籍书画、民族民间舞蹈等,不断突破特定圈层,走向更广阔的受众,在社会上产生轰动效应,这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故纸堆”“老古董”,而是变得新潮、时尚、有趣味。
  传统文化类作品何以频频“出圈”?
  首先,内容和形式创新是根本。有学者提出,近年来“出圈”的传统表演艺术多以“熟悉嫁接陌生”的形式展现,形成“反差式创新”。京剧、越剧、昆曲等传统戏曲,都有人们耳熟能详的精彩唱段,形成了固有的唱念做打表演程式,观众长期津津有味欣赏的就是一句唱词、一个身段里展现的韵味和风采。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套路化的弊病,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对传统艺术守正传承的同时,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创新必不可少。比如,白先勇推出青春版《牡丹亭》,在剧情、造型、服装、唱腔等诸多方面对传统昆曲进行改造,为昆曲创新开辟出新的道路。此次爆火的《新龙门客栈》则在越剧创新上大胆尝试,在演出方式上推出一个新概念——环境式越剧,采用沉浸式场景,剧场是一间布满机关暗道的客栈,舞台与观众席融为一体,演员表演时可与观众互动,大大增强了戏剧观赏的体验感。
  其次,形象传达必不可少。触屏时代,信息传播以秒计时、以“短平快”为特点。文艺作品要想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往往需要一个“高光时刻”、一位“亮点人物”、一套醒目的“包装”,这能大大提升作品的辨识度,让其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吸引人的目光。比如,在故宫博物院“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上,一句“十八岁少年的千古绝唱”,就让《千里江山图》与画家王希孟充满震撼感的传奇故事一起抵达许多艺术爱好者的内心。在文艺作品传播过程中,高光时刻、显著人设,成为照亮作品抵达观众内心之路的射灯——那一束光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并牵引着观众走完整个审美旅程。
  再次,适应平台属性变化非常重要。从剧场、影院、电视到PC端,再到手机等移动平台,每次媒介形式的变化都会带来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变化。无论是《唐宫夜宴》,还是《新龙门客栈》,抑或是《上新了•故宫》,都借助新媒体和短视频,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种影响力的形成跟观众的情绪有关。观众观看相关作品短视频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情绪消费——或为解压,或为“吃瓜”。当相同的情绪集聚到一起,就会形成情绪共振,助力相关作品迅速“出圈”。
  ——选自《传统文化类作品何以频频“出圈”》(《光明日报》2024年1月4日版)
  材料二:
  传统艺术向新媒体借力,也为新媒体带来不少启发和滋养。传统艺术的优良资源和深厚底蕴为新媒体提供丰富素材,传统艺术各领域专业人才的入驻,也为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创作与传播注入灵感与活力。
  古典诗歌研究者在网络直播间里玩起“飞花令”,以诗会友,切磋诗艺;国家级文艺院团的民乐演奏者在直播平台手持琵琶、洞箫,与吉他、贝斯等同台竞技,展示民族乐器的艺术表现力;武术运动员在短视频作品里手持长枪大刀,以雪景、古建筑为背景亮出一招一式,带观众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剧、越剧、昆曲等传统戏曲固有的程式化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套路化的弊病,容易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B.《新龙门客栈》在演出方式上大胆创新,增加了演员表演时与观众互动的环节,大大增强了观众的观赏体验感。
  C.要想让文艺作品在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操作,以提升作品的辨识度,达到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人的目光的目的。
  D.那些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既丰富了新媒体视听内容类型,又提升了新媒体平台知识传播、艺术传播的品质,聚拢了大量兴趣爱好者。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对传统昆曲艺术守正传承的同时,在剧情、造型、服装、唱腔等诸多方面做了改造,为昆曲创新开辟出新路。
  B.借助新媒体和短视频顺利“出圈”的传统文化类作品,都是因为观众在观看相关作品短视频的过程中,产生了情绪消费与情绪共振。
  C.那些赢得较高流量的传统艺术类新媒体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媒体创作生产的品质品位,这是基于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D.让古画“动起来”的交互技术和舞台艺术领域的全息投影技术等,这些与传统艺术高度绑定的技术手法、应用场景已经成为当下艺术创新的亮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演员段奕宏曾在《国家宝藏》节目录制现场直言:“这个节目最大的主角一定是文物不是明星,我要做的就是用演员擅长的方式帮助大家了解文物。”
  B.在b站跨年夜上,粤剧演员曾小敏选取了《白蛇传•情》中的经典《趁好天时》登台演唱,立刻掀起了这个视频平台对于粤剧的狂热。
  C.有网友看完《只此青绿》后感慨:“时空的转盘道不尽文明的交流,一言一语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卷轴描不完祖国的山河,一笔一画都是壮丽的风景。”
  D.舞剧《红楼梦》导演李超坦言:“就像大家说的‘一生读不完的《红楼梦》’,我愿意《红楼梦》成为我一生改不完的作品。”
  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传统艺术对新媒体的赋能增值。(4分)
  5.赓续中华文脉,需要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传统艺术该如何借助新媒体融入当代生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蝼蚁
  周海亮
  婴儿就在他们的头顶上疯狂地嚎哭,他们却无能为力。
  他们的头顶上还有士兵。荷枪实弹的士兵,抽着烟,看着婴儿,手指不离扳机。士兵知道附近肯定有人。这里的人们,绝不可能丢下一个婴儿。
  士兵在两小时以前袭击了村子。村人们多被击毙,只有他们躲进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