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大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2/29 14:58: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6题,约1121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韩非子•难言》中有“多言繁称,连类比物”的说法,张觉在《韩非子译注》中将“连类比物”直接翻译为“拿类似的道理,相似的事物作比方”。这一论证方式兼顾引证与譬喻等功能,能增强论证的强度,更易被听众接受。
  先秦诸子普遍会使用“类”来论证自家思想,以期增强说服的效果。当然,关于“类”的选取,先秦诸子基于自己的主张,往往会各有侧重。
  在墨子的论证中,“举他物而以明之”的“辟”,所举事例大多是与日常生活实践相关。如墨子为了劝谏鲁阳文君不攻打宋、郑两国,直接举普通人的“窃疾”为例证:自己的食物已经吃不完了,但还是要偷别人的食物。由此引导鲁阳文君自己得出相应的结论:鲁阳文君攻打别国是不合理的。这个论证基于墨子的“非攻”主张。墨子提出的“异类不比,说在量”,主要关注的还是不同类的事物,如木与夜谁长,这个异类更多的是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不会受价值立场的影响。
  庄子在使用“类”进行论证时,开始使用拟人化的动植物形象,如《庄子•秋水》篇中,面对惠施的怀疑,庄子没有直陈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而是举相类的事例,通过展现鵷编对腐鼠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功名利禄的看法。庄子认为,使用寓言进行论证时,需要与自身的立场相吻合,他的“寓言”论式结构为“主张+寓言”。韩非的论式也继承了“主张+寓言”的论式结构,且更加全面,寓言数量更多。
  儒家的论证多关注政治、伦理等方面。荀子提到“推类而不悖”,明确提出了“类”的观点,欲望的多与少,是不同类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其归为一类。在荀子看来,类的选择的根基在于“正名”,正名之后,确定名之所指,才能区分类与异类。从“名”到“类”的过渡被韩非所继承。
  韩非的推类思想突出了从“名”“辞”“说”到“辩”的过程,其中,推类主要集中于说与辩。但是,“名”是说与辩的根基。韩非认为,辩论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名”的不明确,导致了歧义,进而产生了论辩,要避免这种现象,必须从根源解决“名”的问题,即达到“名正物定”的效果。这是韩非对荀子正名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正名与推类的结合。至于论证的形式,韩非发展了“经说”体,充分展现了“连类比物”的论证方式。
  韩非综合了墨子、庄子、荀子的推类方法,同时应用历史故事与寓言,并且融合了荀子的名学参验思想,以求让自身的论证更加有说服力。荀子的论证有理想色彩,即假定君主作为圣人,是理性的,不会受到情感的影响。但韩非不同,韩非意识到,君主是常人,会有情感,不同的进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为此,韩非在文中提到要“知类”“察类”,尤其是要认清“类”与“似类”的关系。
  明确“类”与“似类”之后,韩非对于正确的类也有区分。首先,在论证过程中,为了说明自己所提主张的重要性,韩非经常会从正、反两方面举“类”,以彰显“有之必然”和“无之必不然”的逻辑。其次,在“正类”与“反类”之外,还会遇到一种情形,即看似同一种“类”的事件会导出不同的结论。对此,韩非主张诉诸法家的思想预设,通过判断“类”是否符合“法、术、势”理念,来决定哪个类是正确的,从而论证自己的主张。
  类比推理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价值倾向会导致对“类”与“似类”判定不同,这也导致了论证与说服之间的不同,在一方视角下强的论证,反方看来不一定是强的,因此,让听众接受自己的价值立场,或者让听众保持中立的态度,对于推行自己的学说至关重要。
  所以韩非也特别注重游说,游说进言过程中,“连类比物”也是常见的方式。对于较为中立的听众来说,从游说的角度出发,强的论证可能会更加有效地影响听众。韩非“连类比物”论证思想突出体现了先秦名学与辩学的结合,从“名”“辞”“说”到“辩”,以此来影响君主的行为,达到推行法治的目的。韩非构造了规模庞大的寓言群,来论证自己的思想。法家价值特征与论证、游说目的互相影响,最终形成了韩非独特的论证方式。
  (摘编自武梦云《韩非子的“连类比物”论证思想研究》)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诸子普遍使用“类”来论证思想,是因为这一方式可以使论证更加有力,也更易被听者接受。
  B.墨子喜欢“举他物”阐明事理,他论证时所列举的事例都来自日常生活实践,使得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C.庄子擅长用拟人化的动植物形象进行说理,例如,他通过鹅鶲对腐鼠的态度表达对功名利禄的蔑视。
  D.韩非认为说与辩的根基是“名”,从根源上解决“名”的问题,达到“名正物定”,才能避免歧义产生。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雨水与粮食不能比较多少,原因在于衡量的标准不同,墨子的“异类不比,说在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荀子指出,在“正名”之后,只要确定了名之所指,就能区分类与异类,从而做到“推类而不悖”。
  C.韩非在论证时经常从正、反两方面来列举“类”,并且他对正面的“类”强调多于反面的“类”。
  D.韩非认为要想有效地影响听众,必须使用强的论证,因此他使用“连类比物”的方式去论证自己的思想。
  3.韩非子对先秦诸子论证技巧的继承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长安的风  韦昕
  ①一年四季,我时时都沐浴在长安的风里。
  ②最早留下深刻印象,数十年后似乎还能从皮肤上感觉到的是叫作寒风,也叫朔风的冬季的风。那风刮起来,呜呜地响,吹过树梢和电线杆时,又有一种长啸的哨音。人们拱腰缩背,关闭门窗,用棉衣棉帽把自己包裹起来。我刚上小学时,从温暖的家里到空寂的街上,走进宽大的教室,那风像针刺一样扎在脸上、手上。手背几天就红肿起来,妈妈做副手套让我戴上,到夜里一暖,那手背又丝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