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860字。
吉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水稻与小麦、玉米并列为三大粮食作物。当今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以稻米为生,正因如此,人们不仅关注当下水稻生产,也将视线投向水稻的起源。
②西方语言中“稻”的词源来自印度梵语,且印度也是野生水稻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方,于是印度为水稻起源地的说法就此流行起来。此后,随着东南亚以及中国发现大量野生水稻,新的观点也相伴而生。1952年美国地理学家索尔提出,水稻的初始驯化中心在东南亚。索尔这一观点问世不久,西方学者随即质疑并加以否定。尽管早在20世纪20年代水稻专家丁颖就利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提出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的观点,但在长江中下游陆续发现距今7000年的稻作遗址之前,国际学术界始终认为中国水稻是由境外传入的,忽略了丁颖的研究。
③扭转局面的变化得益于考古发现:20世纪50年代湖北京山屈家岭、重庆巫山大溪发现水稻遗址,此后20多年内中国各地陆续发现水稻遗址达90处,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近70处,尤其是距今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水稻遗址,以及浙江桐乡市罗家角遗址的发现,震动了整个学术界。面对这些发现,学术界不再否认中国为水稻起源地,但也没有放弃旧有的说法。国外一些学者又做了一番折中,提出印度奥里萨邦或中国南方的珠江三角洲等低湿平原沼泽地带可能是栽培稻最初的培育地;日本农学家渡部忠世则主张起源于印度阿萨姆至中国云南的山丘地带。
④认定水稻起源地为中国,决定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考古发现。这时原本认为距今7000年的印度、泰国稻作遗址因测年有误,失去了作为水稻起源地的竞争力,而中国境内却陆续发现水稻遗址。20世纪80年代,我们发现了距今9000~7500年的湖北宜昌城背溪遗址、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且两处遗址均有稻谷遗存;2004年我们在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距今1.8万~1.4万年的人工栽培稻,这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稻谷遗存。“长江中下游说”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共同认定的事实。
⑤水稻起源于中国已成共识,但由于各地稻作遗址的年代不同,一些学者认为起源于长江中游,另一些学者认为起源于长江下游。面对这一分歧,北京大学严文明主张长江中下游共同起源说,并强调确定稻作源地,遗址年代并不是绝对条件。城背溪、彭头山等长江中游地段遗址比距今7000~5000年的河姆渡遗址要早,其稻作水平也比河姆渡遗址的稻作水平低得多。依照稻作发展规律,位于长江下游的河姆渡遗址之前也应该存在一个类似彭头山稻作农业的低水平阶段,其中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河姆渡文化之前应有更低级的稻作农业,其时间必然早于距今7000年;其二,若存在这样一个文化层,长江中下游即不因年代而有早晚之分,无论城背溪、彭头山等长江中游稻作文化信息顺江传向下游,还是自下游逆江传向中游,总之,长江中下游稻作文化处于同一体系之中。
⑥大约2001年,浙江萧山境内发现距今8000年的跨湖桥遗址,遗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关注水稻生产,重视水稻起源,缘于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的基本口粮是水稻。
B.虽然丁颖提出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的观点,但当时的国际学术界还是普遍认为中国水稻是由境外传人的。
C.认定中国是水稻起源地,主要是因为印度、泰国为水稻起源地的说法丧失了科学依据。
D.水稻以长江中下游和钱塘江流域为起点,开始了其漫长的旅程,最终走遍世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城背溪、彭头山遗址以及玉蟾岩遗址的发现,为“长江中下游说”增添了新证据。
B.“没有放弃旧有的说法”“做了一番折中”,说明专家提出观点时有些犹豫。
C.钱塘江流域也被划入水稻起源地共同体中,这是考古发现带给人们的一个惊喜。
D.“最大的礼物”表明,中国人驯化的粟、黍、稻等作物对人类的发展贡献巨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丁颖的观点被忽略,侧面表明国家的贫弱让科学家在国际上没有学术地位。
B.从第四段内容可以看出,考古发现对于人们确定某种作物的起源地非常关键。
C.第五段的内容告诉我们,科学家应该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推断。
D.水稻的传播过程说明,文明或文化的传播是漫长的,被需要是其传播的基础。
4.请简要分析“认定中国为水稻起源地”之前,人们对水稻起源地的认知过程。(4分)
5.哪些考古发现证明了严文明教授的观点?它们是怎样证明这一观点的?(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风雪夜归人 朱莲花
晚来风起,暮雪簌簌。
二叔公透过西厢房的雕花小窗向外望去,二奶奶正在对面屋顶上扫雪。
二叔公拢起快要冻僵的手指,冲着二奶奶喊:“雪正下着哩,你急个啥!死老婆子,看把你能的,拖着一把风一吹就倒的老骨头,还敢跑到房顶上去!”
二叔公抱怨着爬上房,欲接过二奶奶手中的扫把。二奶奶拉长脸,倔强地往怀中收进扫把。
二叔公眨巴着眼睛说:“我饿得胃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