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段素养调研高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26 22:01: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7800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学段素养调研
  高一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学者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
  有学者认为生活美学的提出是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的中国美学,从对西方超功利美学的引进开始、到美学大讨论中对人的实践的讨论、再到生活美学的兴起,这一美学史的发展表明美学在不断向具体的、活着的、小写的人落实和生成。从美学史角度对生活美学的这个历史定位,笔者基本赞成,那么,生活美学为何在新世纪得以全面出场呢?
  时代境遇: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
  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个就是“好生活”,另一个则是“美生活”。好的生活是美的生活的现实基础,美的生活则为好的生活的升华。好的生活无疑就是有“质量”的生活,而美的生活则是有“品质”的生活。
  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以有品质的生活来升华有质量的生活,并对人民大众进行生活美育的普及。生活美育则是生活美学的逻辑推演,生活美学通过生活美育得以落实。如今,越来越多的从事茶道、花道、香道、汉服复兴、工艺民艺、非遗保护、游戏动漫、社区规划等领域工作的人士,都极融入生活美学的潮流中,并在各地传播着美学美育观念。
  实际上,“生活美学”,不仅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之学,而且更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前者之“学”是理论的,后者之“道”则是践行的,二者恰要合一,这就是美学上的知行合一。
  整个东方美学,从根源上也是一种“生活美学”。东方美学不仅是可“知悟”到的人生智慧,更是诉诸“践行”的现世传统。这是由于,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有趣的是,“东方美学”这个词却不是东方人提出的,法国历史学家雷纳•格鲁塞在1948年《从希腊到中国》中最早用过,而后才有东方对自身美学传统的“自觉意识”。但实际上,真正连纵起整个东方美学的内核乃为“生活”,它们皆为一种倡导生活化的“生活美学”。
  东方生活美学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的“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传统,这种传统就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中国古典美学作为最“原生态”的生活审美化传统,形成了一种忧乐圆融的中国人的生活艺术。
  生活美学:审美与生活不即不离
  审美与生活的不即不离,就是一种既不接近亦不疏远的关联。中国生活美学,就是强调审美与生活之间如此的关联,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美学史角度而言生活美学的提出是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对生活美学的准确历史定位。
  B. 越来越多的人、行业积极融入生活美学的时代潮流,于是生活美学美育观念的普及有了实现的可能。
  C. 追求“美好生活”之“道”是践行的、“审美生活”之学是理论的,惟有二者合一才是美学上的知行合一。
  D. 我们并非不具备关于审美生活的理论意识,而是我们自美的根源之初,生活就作为内核连纵着东方美学。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味抓美化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而不顾及百姓实际打造最美乡村,这种美是没有品质的,好的生活才是美的现实基础。
  B. 根据《左传》记载,当时外交活动中常以《诗经》语言作为表情达意的重要外交辞令,这就是“知悟”的人生智慧和 “践行”的现世传统的现实体现。
  C. 柏拉图断言“缺少音乐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由此可见西方的美学理论根源上也是“生活美学”,其对美的态度也植根于如何培养美善兼备的城邦战士。
  D. 孔子对“君子”当“文质彬彬”的阐释,也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之所以如此,大概和东方生活美学关注审美与生活的亲密关系密切关联。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支撑横线部分观点的一项是(   )
  A. 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形同水火墨家的世态人心之论,不遗余力于节欲禁乐,那些关乎乐的追求在他们看来是对人的误导。
  B. 借助含蓄性和隐喻性的诗歌在生活中表情达意,是和中国文人历来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审美心理相与为一的。
  C. 有学者认为“兴”作为一种诗歌创作的修辞手法,由于其本身的比喻和象征意义,所以也确有唤起人的情思意趣的妙用。
  D. 《诗经》中“群”的职能,在创造和睦融洽的气氛和交流切磋的契机中,旨在唤起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性情与改善人际关系。
  4. 请你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东方美学” 概念和特征,说一说它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意义。
  5. 作者在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角度和方法论证的,请结合文本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于是生活美学美育观念 普及有了实现的可能”错误,由原文“当今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和“……社区规划等领域工作的人士,都极融入生活美学的潮流中,并在各地传播着美学美育观念”可知,此项因果颠倒,应该是“生活美学美育观念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人、行业积极融入生活美学的时代潮流中”。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静寂的园子
  巴金
  没有听见房东家的狗的声音。现在园子里非常静。那棵不知名的五瓣的白色小花仍然寂寞地开着。阳光照在松枝和盆中的花树上,给那些绿叶涂上金黄色。天是晴朗的,我不用抬起眼睛就知道头上是晴空万里。
  忽然我听见洋铁瓦沟上有铃子响声,抬起头,看见两只松鼠正从瓦上溜下来,这两只小生物在松枝上互相追逐取乐。它们的绒线球似的大尾巴,它们的可爱的小黑眼睛,它们颈项上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