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 资源简介:
约22900字。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演讲词,完成18-20题。(共8分)
①同学们,最近大家是否关注到这样一条热搜——“怪不得能上复旦”。这条热搜中有一组数据:有同学一年在复旦大学医科馆打卡1424次,有同学一年在馆301天,有同学225次学到闭馆才离开……这组数据让我们惊叹的同时也很振奋。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勤奋学习、拒绝“躺平”的精神风貌。
②什么是“躺平”呢?“躺平”是对环境的顺从,对困难的妥协,对责任的逃避,这反映出一部分年轻人的心态——不愿努力,安于现状。然而,“躺平”后只能看到眼前的天花板。你要站起来,走出去,向上攀,才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同学们,我们要拒绝“躺平”,让青春绽放亮丽的风采。
③青春不“躺平”,青年人要敢于直面困难,勇做奋斗者。只有不断奋斗,青年才会收获真正的成功和喜悦。然而,奋斗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大家都知道中国短跑“飞人”苏炳添吧!他克服抢跑被罚下的心理阴影,迎难而上,将起跑磨炼成自己的优势;他战胜严重的伤病,从挫折中走出,重返巅峰。正是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为他的运动生涯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让他在追求卓越的路上越挫越勇。同学们,事业的成功,要靠奋斗来争取;生命的辉煌,要靠奋斗去铸就。
④青春不“躺平”,新时代的青年还要勇做创新者。因循守旧的人往往得不到生活的眷顾,勇于创新的人才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对于AR技术,同学们都不陌生吧!90后科技创业者史晓刚率领青年团队突破多项AR关键核心技术,设计出多种AR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教育、工业等领域。这个团队虽然平均年龄小,但是他们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豪气,一头扎进科技的“无人区”,用创新开启未来。像这样不“躺平”的青年,不正是挑起国家未来重任的顶梁柱吗?他们,无疑是我们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⑤“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时代把责任赋予青年,青年人责无旁贷,要勇挑时代重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1916年,27岁的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青春》一文,他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他呼吁青年为建设朝气蓬勃的中国而奋斗。今天,在乡村振兴一线,我们处处能看到青年驻村干部奔波忙碌的身影。他们是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正是因为一代代中国青年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拒绝“躺平”,才有我们今天的盛世中华。
⑥同学们,我们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国。我们怎样,国家就怎样!让我们不畏艰险,努力奋斗,为青春打上最亮丽的底色;让我们开拓进取,勇敢创新,为青春插上腾飞的翅膀;让我们勇担重任,立于时代潮头,奏出青春乐章的最强音!
⑦同学们,让我们共勉——青春不“躺平”,吾辈当自强!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18.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拟写一个能体现本文演讲主题的题目。(8个字以内)(2分)
19.根据演讲内容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第②段首先解释什么是“躺平”,接着分析年轻人“躺平”的心态,进而指出不“躺平”的意义,最后发出号召。
【乙】第③④段列举中国“飞人”苏炳添和史晓刚及其团队的事例,意在引导青年人认识到勇做奋斗者的重要性。
【丙】第⑤段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用李大钊和青年驻村干部的事例,充分论证了青年要心系国家、勇于担当的观点。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这篇演讲词第③④段的论述内容,为主人公写一段赞美的话。(4分)
【材料】
2010年,杨永修成为中国一汽技术中心一名普通的数控技术工人。为了更好地掌握操作技术,他白天边看师傅操作边抄代码,下班后加练到深夜。他坚持写实训总结报告,把遇到的技术难题记录下来,请教师傅逐一解决。他还大胆创新,不断攻克核心技术的关键点,取得国家专利18项,创新成果在国家发明展中获得多个奖项。今天,34岁的他成为集60余项个人荣誉于一身的“大国工匠”。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二、古诗文阅读(共 20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20 题。(共7分)
材料一
科技为文化创意插上腾飞的翅膀。近二十年来, 。从在线只读的静态图文,到可分享点评的视频故事,再到“感知即交互”的数字空间,数字文创媒介形式的 升级为人们带来三维动态的沉浸式互动体验。
数字文创产品市场发展可以激活文创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