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10270字. 华中师大一附中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时限: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瞭(liào)望 蝙(biān)蝠 寒砧(zhēn) 戛(jiá)然而止
B.蚊蚋(ruì) 慰藉(jí) 给(jǐ)予 咬文嚼(jiáo)字
C.校(jiào)对 桅(wéi)杆 伺(sì)候 矫(jiǎo)揉造作
D.歼(jiān)灭 付梓(zǐ) 召(zhāo)唤 窸窣(sū)飘零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蕴籍 飘渺 锱铢必较 众说纷纭
B.干燥 罗嗦 不可思意 垂拱而治
C.驰骋 回溯 精美绝纶 惟妙惟肖
D.琐屑 尺牍 销魂勾魄 老羞成怒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时代,一直有 。
②他的是非观出了问题, 跟着别人做了坏事。
③ 敌人并没有停止捣乱,我们就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④他小时候练球总打赤脚,怕弄破了鞋子;但人穷志不短, ,他总是缠着一些高手打球。
A.争议 以至 如果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B.异议 以致 如果 初生牛犊不怕虎
C.争议 以致 既然 初生牛犊不怕虎
D.异议 以至 既然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过秦论》《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师说》《阿房宫赋》《谏太宗十思疏》《种树郭橐驼传》《与博昌父老书》《送李愿归盘谷序》等课文标题中,都含有标明文体的字眼。
B.《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朝,下至五代,记载了1300多年的历史;该书由司马光等花了19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C.由于在散文和诗歌两方面的写作成就巨大,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D.钱钟书是我国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其学术著作有《谈艺录》《管锥编》,散文集有《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有《围城》。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世界女飞人挑战赛”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但透过表面的轰动效应,人们又对这场激战的实质产生质疑。
B.昨天下午,三个学校的老领导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我们年级的汇报演出。
C.相对矮小的五针松、文竹、吊兰以及微型盆景等,最好放在茶几、案头或博古架上较合适。
D.在他面前,你绝不会因为他是名人而自卑,你真正从心里觉得你与他是平等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C.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D.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