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下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4/26 10:29: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020字。

  湖南师大附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得分:                  
  一、白话文阅读(35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许多优秀剧目被重新整理排演。许多年未见于舞台的本戏、折子戏等得以被挖掘,重现于世人面前,例如“新捏”成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但是有些剧种的剧目丧失了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一味追求雅致及“诗意”的倾向在当前戏曲界极为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剧种的“失味”:草根味、民间性、世俗性消失,地方文化特点不突出,剧种同质化或泛剧种化、泛戏曲化的倾向严重。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不少剧作家试图做到雅俗共赏,但要实现雅俗共赏太难了,便索性往“雅”的方向走。而掌舵全剧的导演多是高级知识分子,一旦偏好雅致,剧目的样式也就被决定了。对剧目的大投入也是一个原因,若舞美精致华丽,其他部门自然予以配合,形成统一风格。而根本的,在于“雅高于俗”的心理:戏剧工作者在创作辅导与推进传承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渗入了精英文化意识。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文人趣味偏雅好雅,另一方面也是多年来国内一些专家热衷于引进精英主义经典理论的结果。他们往往视戏剧戏曲为高雅艺术,并将之等级位阶化。这种等级划分,恰恰阻碍了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我们的很多戏剧工作者应辨清“唯美主义”与“伪美主义”,摒弃双重标准,不能在理论上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很清楚,但在实践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方李珍《警惕当下剧种的“雅化”现象》)
  材料二:在戏曲辉煌的年代,看戏是人们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在给民众持续带来欢乐的过程中,戏曲也实现了自身的大众化。秦华生认为,近几十年来,戏曲之所以逐渐萎缩,虽然跟文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有关,但就戏曲自身而言,娱乐性减弱,跟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导致了戏曲越来越曲高和寡,脱离民众。“观众花钱买票进戏园子,首先是找乐子的,而不是花钱去接受说教的。”
  新媒体为丰富戏曲的娱乐性提供了手段和路径。比如,越来越多戏曲人开始在网上直播,用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像酷狗直播平台的主播庄妃,本是粤剧演员出身,擅长粵剧、京剧、川剧等传统艺术。入驻酷狗直播后,庄妃将网络直播特效与戏曲结合在一起改编莲花手舞,并在戏曲表演中穿插粤语说唱,让传统戏曲以全新的形式呈现,受到年轻观众的欢迎和追捧。
  戏曲也开始跨界进入网游、手游,把戏曲的娱乐性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比如,武侠手游《楚留香》携手浙江昆剧团,将昆曲戏服“穿”到了游戏中人物的身上:成年女性款式色调温婉柔美,发饰点翠精美动人,上身后应了那句“如花美眷”;成年男性款式色调清雅宜人,剪裁潇洒飘逸,体现出“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除了服装,昆曲风格的宅邸家具等也被植入游戏中,很多从未接触过昆曲的青少年,却通过游戏认识了“木兰花•桌”“木兰花•椅”与木质雕花屏风“锁南枝•杂”。
  (摘编自“人民网”韩业庭《新媒体为戏曲搭好传承舞台》)
  材料三:从中西戏剧形成可以看出,西方戏剧产生于祭祀,是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始终带有宗教色彩。宗教仪式是庄严肃穆的,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赞颂神的伟大,在观看表现神的伟绩的戏剧时,同样怀着崇敬的心情。这时,戏剧演出处在一种精神上的高位置,观众处在一种精神上的低位置,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后来的戏剧虽然脱离了祭祀的宗教气氛,但这种仰视的心态视角却带着祭祀仪式的痕迹保留了下来。
  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宗教祭祀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并不大,相对于西方戏剧的形成渊源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而且,它对多种娱乐手段综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娱乐性加强的过程。人们去瓦肆看戏就是为了娱乐,自然在心理上处在高位置,去俯视处在低位置的戏曲。此后,戏曲走向富贵人家宴请宾朋的堂会,走向农村集市庙会的庙台,走向农村庆丰收的草台,它的观众都是怀着喜洋洋的轻松心情去俯视它。后来的戏曲中也有具有宗教意味的神仙道化剧,但它完全没有西方戏剧初期庄严神圣的宗教氛围。
  (摘编自《当代戏剧》张宜昂《俯视与仰视——谈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时,应该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不能因为戏曲是高雅艺术,就淡化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等特点。
  B.很多的戏剧工作者在理论上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不清楚,拥有双重标准,以致在实践中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
  C.戏曲在过去之所以辉煌,是因为看戏是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当代戏曲之所以衰落,是因为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
  D.因为戏剧的形成渊源不同,观看戏剧时,西方观众的心态视角是仰视的,中国观众则从心理上的高位置去俯视戏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重新搬上舞台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多少丧失了些原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
  B.以全新的方式表演传统戏曲,发挥新媒体在丰富戏曲娱乐性方面的作用,能够改善戏曲“脱离民众”的局面。
  C.通过《楚留香》和浙江昆剧团合作的例子可以看出,利用网游、手游也可以推广戏曲,丰富人们的戏曲知识。
  D.中国戏曲的形成过程是多种娱乐样式的综合,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手段,宗教祭祀仪式对它的形成影响不大。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中西戏剧观众心态视角差异”的一项是(3分)(   )
  A.西方戏剧的观演关系倾向于演出中心制,观众不能干扰演出;中国古代戏曲为观众中心制,观众观看演出时限制比较少。
  B.古希腊戏剧演员和剧作家的社会地位很高,其生命和财产不受侵犯;中国古代戏曲演员被称为“倡优”,没有人身自由。
  C.西方戏剧偏向写实,以故事为主,语言次之;中国古代戏曲重视审美,故事借用唱调而出,在如诗的唱词中隐含着故事。
  D.西方文艺样式体系中,戏剧艺术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古代正统文人只把戏曲创作当业余兴趣,绝不将其收入文集中。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当下传统剧种“雅化”现象的原因。(4分)
  答:                                                                                        
  5.三则材料都围绕“中国戏曲”展开讨论,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