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7600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第Ⅱ卷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炮烙(pāo) 搭理(dā) 泾渭分明(jìn) 牛山濯濯(zhuó)
B.谄媚(chǎn) 胆怯(què) 叱咤风云(zhà) 汗流浃背(jiá)
C. 自诩(xǔ) 蛊惑(gǔ) 垂涎三尺 (xíán) 寻死觅活(mì)
D. 纰漏(pì) 剽窃(piáo) 莞尔一笑(wǎn) 喁喁私语(yú)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礼上往来 放浪行骸 耀武扬威 游目骋怀
B.情随世迁 针贬时弊 唉声叹气 悻悻而去
C.不羁之才 经久不息 仗义执言 勃然大怒
D.残羹冷灸 切肤之痛 置之勿论 藕断丝连
3.依次填在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只记得古代有一种刑法,叫“髡”……但那是秦制,沿用了千把年,至少到隋唐以后 了。
②虽然仅仅是一把剃刀,但掌握在手里,就有那么一点剃头权,在这点 里,谁撞在他手里,就得看他的嘴脸,听他的发落。
③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 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的把我们的谈话的内容报告给校长。
A.废置 权限 以至 B.废止 权利 以至
C.废置 权利 以致 D.废止 权限 以致
4.下面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庄周七拼八凑好不容易凑足了钱。
B.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我信口开河,说个笑话给你听。
C.他不但自己视报纸上的条文为金科玉律,而且还要求别人也落入圈套。
D.封建时代有好人,即使是皇帝,好就是好,而不能因为是封建主义君主,就一概否定,把好坏等量齐观,那就不需要具体分析,有一顶帽子就够了。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两人吃饭时,祖父为翠翠述说起一些有趣的事。因此提到了死去了的翠翠的母亲。
A. 又圆又黑的吴主任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
B. 几个女人有些失望,也有点伤心,在心里她们各人骂着自己的狠心贼。
D. 祖父不做声了,他想到只要不犯王法就不怕官,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才不好办。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曹世潮
世界一流国家是怎样产生的?
综观500年来世界历史的进程,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他们走过的道路,有两条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他们所具有的那种文化能力(这一民族或国家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二是需求(一种普遍的需求)。
这两者的关系决定了一流国家的产生或消失。当一种文化能力最能满足的需要还没有产生时,这种能力被荒废着。比如商业不发达时,犹太人的市场经营能力被荒废了;制造业没有产业化时,德国人、日本人的制造能力毫无用武之地;当软件不知为何物时,印度怎么想都不可能取得在国际软件行业的位置。民族、国家、地区和个人发达的前提条件就是需求,一种人类的普遍需求。当这一需求出现,而一个民族、国家、地区、企业、个人的文化能力可以充分满足这一需求时,他们的发展和发达就指日可待了。从民族到个人的发达无非是人类需求、我最擅长、能者不多三条的结合。
欧洲人(尤其是北欧人)因为生存需要,几千年来都有一种强烈的物质需求,这种需求激发了它的文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