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7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周末培优(含解析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周末培优(含解析).doc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含解析).doc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含解析).doc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含解析).doc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语言(二)(含解析).doc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含解析).doc
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01周)每周一测(含解析).doc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试题分析】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体生活环境都是形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所谓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包括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我”的形象),而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典例中只要求概述画面,题目比较简单。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一般需要概括诗歌描述画面的内容,概括意象的内涵,分析意境特征,点明情感。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描述景物,然后结合诗歌分析渲染什么样的氛围,奠定什么样的情感基调即可
……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4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这两首诗都以______来写愁。
【参考答案】
猿声。
【试题分析】
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答题策略:
【提问角度】
1.诗中塑造了怎样的XX形象?有何作用或者意义?
2.XX诗句体现了某物象的怎样的特征?
3.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答题步骤】
首先,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其次,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最后,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答题模板】
诗歌塑造了XX的形象,它具有XX的特点,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或抒发了XX的情感或追求。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
周末培优
高考频度:★★★☆☆ ┇ 难易程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峰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扬子鳄。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2.对上阕中的景色描写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青嶂”句写山中大雨来临之前风起云涌的情景。
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C.“电掣”句用金蛇、灵鼍来比喻电闪雷鸣的景象。
D.“谁泻”句想象丰富,写出山中大雨的磅礴气势。
3.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B
2.B
3.画线句借雨写怀,借眼前大雨洗尘垢、润焦槁的景象,形象地表现作者涤污秽、惠天下的抱负,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又以“造物不言功”,寄托作者不以功自居的宽阔胸襟。这样写言近旨远,物我浑然。
【试题分析】
旨远,物我浑然。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