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题,约6300字。
烟台市中英文学校高中部
2005-2006学年度9月份摸底考试
高 一 语 文 试 题
注:1、本试题分第Ⅰ、Ⅱ卷及答题卷,时间120分,总分共120分。
2、请将答案填到统一答题卷上,写在别处视为无效;选做题按规定做答,全做视无效。
3、书写认真,勿出现涂、划、贴字现象,本次试卷设卷面分5分。
第Ⅰ卷(30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寥(liáo)落 兴(xìng)奋 喋(dié)血 长歌当(dàng)哭
B.立仆(pū) 惩创(chuāng) 隔(gé)壁 殒(yǔn)身不恤
C.解剖(pōu) 屏(bǐng)息 拭(shì)泪 叱咤(zhà)风云
D.菲(fěi)薄 夹(jiā)克 鳏(guān)夫 熙(xī)熙攘攘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文采 顿足 精悍 绿草如茵
B.形骸 喋血 微漠 炯乎不同
C.黯然 廖廖 租赁 不能自已
D.桀骜 虐杀 踌躇 深居减出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叶心是一个小盆地,向天空摊开, 雨水、夜露和阳光。
②鸟声减了啾啾,蛙声 了咯咯,秋天的虫吟也减了唧唧。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无知到有知,这是不可 的客观规律。
A.承受 沉 违反 B.接受 沉 违犯
C.承受 减 违犯 D.接受 减 违反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为一名莘莘学子,我们怎么能不抓住大好时光,潜心学习呢?
B.如何看待“特殊工作制”,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见解,可谓见仁见智。
C.天花乱坠的促销手段,往往在最终解释权的包装下大行于市。
D.我认为要把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说明白,并非易事,往往需要下一番功夫。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一般阅报者大抵只注意到事件发生或经过的情形的报告,完全没有沉思默想的价值。
B.有些人常常在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精神重负和苦闷,觉得数学和物理实在太枯燥、太乏味了。
C.大家决定本月25日前去曲阜参观“三孔”,以完成“走近孔子”的专题研究。
D.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5分。每小题3分)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华亭董宗伯玄宰,陈征君仲醇亟称之曰:“江南诸山,土中戴石,黄一峰、昊仲圭①常言之,此知夫画脉者也。”群公交书走币,岁无虑数十家。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②以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嘲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付,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