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00字。
福州一中2004一一2005年度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基(24分)
(一)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义愤填膺(yīng) 不稂不莠(liáng) 不露圭角(guī) 蹉跌(chuō)
B.不祧之祖(tiāo) 不容置喙(huì) 暴殄天物(tiǎn) 隽永(juàn)
C.沉滓泛起(zǎi) 安然无恙(yàn) 鞭辟入里(bì) 端倪(ní)
D.便宜行事(pián) 草菅人命(jiān) 惨绝人寰(yuán) 侈淡(ch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挥斥方遒 变本加厉 杀一儆百 百废具兴
B.蔽帚自珍 玉砌雕栏 辩才无碍 惩前毕后
C.安之若素 插科打诨 按部就班 白云苍狗
D.步履维艰 跋山涉水 不胫而走 波橘云诡
3.下列成语的运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
A.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B.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火炬的设计别出心裁,体现了本届奥运会“和平·和谐·传承”的主题,彰显着现代雅典的风格。
C.作者的这些散文,曾有十多篇在本报刊载过,因为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作者才长篇累牍的写下去。
D.有人说,随着电脑的普及,属于纸笔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如果还欣赏自己的墨宝,无疑是抱残守缺。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人刘向、刘歆及班固等人把先秦诸子分为儒、墨、道、法、名、农、杂、阴阳、纵横、小说十家。
B.序言分为两种,自序和代序。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的宗旨和经过,代序是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蓍,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戏剧家。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主要执笔者。
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我遥望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乡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
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第一节短短的四句,极精练地概括了诗人一生为寻找真理和生命的意义所做的不懈探求。
B.第二节的视角是第一节的反转,由“年轻”转为年老,由“遥望港口”变成“遥望故乡”,这实际上是人处于“年轻”与“年老”两种不同的时空时自然流露的人生姿态。
C.“港口”象征着充满未知与诱惑,极富挑战性的人生理想、追求,目标,而“故乡”则象征了可以让人的灵魂栖息的精神家园。
D.这首诗情绪汪洋恣肆,呈现出一种语言的张力,篇幅虽然不长,但从中传达出的意蕴却是丰富的。
6.结合课文内容来理解,对下面四句话分析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却居然暗暗的消去了,这也就是我唯一的愿望。 (这个句子出自《<呐喊>白序》,表达了鲁迅对麻醉法已经奏了功的自我宽慰。因为作者感到寂寞和悲哀太痛苦,所以当这些日子终于过去后,他感到一种解脱。)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个句子出自《荷塘月色》,作者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隐隐约约、时断时续、飘忽不定的清香描摹得极为神似。)
C.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本句出自《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停止思想”是讳饰的手法,即用委婉曲折的话来表达本意。)
D.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这个句子出自《花未眠》,作者之所以写“含有一种哀伤的美”,是因为他觉得花儿盛放之时就预示着衰败,这同作者写艺术家接近艺术美的极致就意味着接近死亡是同一个意思。)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作者用借喻的修辞手法,拿磐石来比喻平等种族之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