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分说课和教学设计两部分,约5335个字。
面对新课标 面对新教材 面向新学生
——《“诺曼底”号遇难记》说课与随想
冯言宾 聊城第五中学 邮编:252000
邮箱:wfengyanbin@163.com
针对当今语文教学有人戏称:浮躁与尴尬共舞,口号与模式齐飞。因此不敢妄谈什么模式,只是组委会给了一次我跟诸位一起学习新课标、新教材的机会,面对新课标我们有主动认识、积极贯彻的热情,更应有面向新学生合理运用新教材的冷静实践。吾口言吾心我姑且说之,大家姑且听之。
确立教学目标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苏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主题是“亲近文学”,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所涉及的第一篇小说,而且是一篇外国小说,因《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单元引言中说:“在这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帘,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将使你着迷,令你陶醉、……”所以根据单元主题、文学体裁、学生情况制定目标如下:(一)识记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二)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文学形象的能力。(三)感受、学习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的无私、勇敢和负责的崇高品质。目标尽量兼顾三个维度、三个不同方向,尽量顾及学生的接受心理、能力、方式、质量等实际。我打算通过反复朗读,置疑、讨论等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帮助学生感悟形象,领悟内涵。
整体规划教学流程
在基本锁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简单规划教学步骤如下:感知文本、欣赏文本、置疑探究、拓展迁移,力求循序渐进,让学生吃透文本而又有所拓展。当然,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要相时而动随课堂变化之“机”应变。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自我感知文本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利用字词典自查并识记生字、生词,然后跟同学交流;边读边圈点勾画,搜索重要信息,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利用工具书自己解决文字障碍,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认识自己才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老师是不可能百事代劳,只有依靠自我习惯的养成,才能学好语文。从老师的角度说,给了学生方法,我们不妨“懒一点”,魏书生、李镇西、程祥等名家名师在课堂上也都是很“懒”的。说到此我简介一下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日常学习中我让学生常备“五个本”、学会“六个一”。“五个本”:现代汉语词典一本、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一本、一本自己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冯言宾 聊城第五中学
教学目标:
一、识记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文学形象的能力。
三、感受、学习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的无私、勇敢和负责的崇高品质。
教学设想:
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所涉及的第一篇小说,而且是一篇外国小说,因《泰坦尼克号》的影响,就情节而言,本文是不难理解的,而哈尔威船长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不难认识的,但是作品是怎样渲染这一形象的,又该如何让学生从灵魂深处去感悟这一形象,领悟作品的内涵,则是本文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教者打算通过反复朗读,置疑、讨论等活动,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帮助学生感悟形象,领悟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准备复述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
复述提示:(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