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XX:自嘲与自省(中国式过马路)
- 资源简介:
约6100个字。
中国式XX:自嘲与自省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第二中学章国华
发表于《满分阅读》2013年7.8期
【必读热点】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这引起不少网友共鸣,一天内被转发近10万次。网友纷纷跟帖“太具象了”、“同感”,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网友总是不乏创意。有人循着“中国式过马路”的思路,将开车强行变道称为“中国式并线”;逆行造成的堵车呢,则成了“中国式堵车”;将行人翻越马路护栏称为“中国式跨栏”,随地吐痰呢,有了——“中国式吐痰”!还有践踏草坪,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乱扔垃圾……毋庸讳言。马路是现代文明的镜子。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具象,折射当下中国文明现状,成为社会生态的缩影。
【热点解读】
观点PK
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国人心态
骄阳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乱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是生活中还是有好多人对此事明知不当为而为之。究其原因,除了因为人们总是认为交通事故这样概率极小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外加群体效应的影响,想一想,红灯车少时如果身边的人都过马路了,只有自己站在一边等绿灯,人们心里总会有一种自己看起来很傻的感觉。更何况如果“凑够了一撮人”,情况就变成“车怕人”了,出交通事故的几率自然也就近乎为零,那么大多数人在这时候都是会选择混在一群人里大摇大摆地横跨马路,这样的心理导致了更多的闯红灯现象。
因此,对于“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只是调侃调侃就一笑而过,觉得好笑,是因为这个词说出了事实,会因为这个词而会心一笑的人,在碰到其他社会不文明现象而抱怨时,是否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文明行为中的一员呢?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然而“素质”却在这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显现出来了。
(中国文明网)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规则困境
李力言
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责公民素质不佳,并未看到问题的全部,甚至也没有点中问题的要害。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