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
第3单元
一、(21分,每小题3分)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享誉中外 永葆生机 民不卿生 发愤学习
B.陶冶情操 砥砺品格 憧憬未来 焕发青春
C.殒身不恤 转瞬既逝 黯然失色 摧山坼地
D.繁冗拖沓 描摩物态 焦躁不安 字斟句酌
【解析】A项中“卿”应为“聊”。C项中“既”应为“即”。D项中“摩”应为“摹”。
【答案】B
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得准确的一项是( )
A.大学时代,对于人的一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希望风华正茂的同学们要千万珍惜。
B.祖国和人民的希望寄托以青年。
C.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D.然而在这特定的环境、条件、气氛之下,鲁迅用它来表现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传的心理状态,即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解析】A句中“对于”应为“对”。“对”和“对于”在很多场合下都可以通用,但由于“对”比“对于”的动作性强,当“对”引进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的意味时,它不能换成“对于”。B项中的“以”应改成“于”。“于”在此句中应是“给”的意思,而“以”不表“给”之意。D项“即”应改为“却”,因为此句表达的是转折关系。
【答案】C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B.到那时,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将变成现实。
C.我凭舷眺望,江水滔滔,一泻千里,向东流去。
D.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渺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解析】D项中的“渺茫”意为因为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料,与句意不相符,应为“微茫”。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登辉、陈水篇等人散布“两国论”,搞“一中一台”,这种危言危行用心十分险恶。
B. 中国选手孔令辉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击败了名噪一时的瑞典选手瓦尔德内尔,取得了奥运会的金牌。
C.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双管齐下,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又杜绝了学校各种乱收费。
D. 小张夫妇下岗后作舍道边,开了一家百货店,生意还很不错。
【解析】解答这类题最忌望文生义,最好课下多查词典,多多积累。A项“危言危行”指说话和行事都很正直;B项“名噪一时”指名声流行一时,多含贬义;D项“作舍道边”,比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于成事。
【答案】C
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家热烈地欢迎劳模来我校作报告。
B.经理是一位大约三十岁上下的年轻干部。
C.通过这件事,使我重新认识了一些问题。
D.我们要努力克服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学习方法。
【解析】B项“大约”和“上下”重复,可保留一处。C项滥用介词,掩盖了主语,使成分残缺,“通过”“使”保留一个。D项“克服……方法”动宾搭配不当。
【答案】A
6.对王昌龄《出塞》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A.首句起兴高远,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下笔,形成一种雄浑的独特意境。
B.二句写外族入侵,战士们因抵御外侮而长期不能归还。
C.三、四两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的主将进行了赞扬。
D.这首诗的情绪悲壮而不凄凉,明畅而不浅露,慷慨而又含蓄,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所特有的风格。
【解析】C项中“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赞扬”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三、四句实为讥讽、抨击唐边将的无能,表达人民热切盼望飞将军李广一样的名将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