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
语文学科期中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 、阅读(6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1—7题。(15分)
白莽作《孩儿塔》序
鲁迅
说起白莽来,——不错,我知道的。四年之前,我曾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记念》,要春天去了一大半了,还是冷;加上整天的下雨,淅淅沥沥,深夜独坐,听得令人有些凄凉,也因为午后得到一封远道寄来的信,要我给白莽的遗诗写一点序文之类:那信的开首说道:“我的亡友白莽,恐怕你是知道的罢。……”——这就使我更加惆怅。
将他们忘却。他们就义了已经足有五个年头了,哦的记忆上,早又蒙上了许多新鲜的血迹:这一提,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象活着一样,热天穿着大棉袍,满脸油汗,笑笑的对我说:“这是第三回了。自己出来的。前两回都是哥哥保出来,他一保就要干涉我,这回不去通知他了。……”——我前一回的文章上是猜错的,这哥哥才是徐培根,航空署长,终于和他成了殊途同归的兄弟:他却叫徐白,较普通的笔名是殷夫。
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这心情我很了然,也知道有做序文之类的义务。我所惆怅的是我简直不懂诗,也没有诗人的朋友,偶而一有,也终至于闹开,不过和白莽没有闹,也许是他死得太快了罢。现在,对于他的诗,我一句也不说——因为我不能。这《孩儿塔》的出世并非要和现在一般的诗人争一日之长,是有别一种意义在。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第一步,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练,静穆幽远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那一世界里有许多人,白莽也是他们的亡友,单是这一点,我想,就足够保证这本集子的存在了,又何需我的序文之类.
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一夜,鲁迅记于上海之且介亭。
1.鲁迅许多作品被选入语文教材,初中时学过的有 (填写篇名) (1分)
2.本文第一自然段“这就使我更加惆怅”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是 (2分)
3.对“这就使我更加惆怅”一句的理解,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 (2分)
(1)远方来信之前,
(2)远方的来信,令鲁迅又想起了惨遭杀害的年轻战友,悲痛之情油然而生。
(3)动笔写文时,
4.第二自然段运用了肖像描写和描写的手法,其中肖像描写反映了白莽
精神品质。 (2分)
5.下列与第三自然段中“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一句运用了相同修辞的方法一项是( ) (2分)
A. 中华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B.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荷塘月色》
C. 更妙的是三五月明之夜,天是那样的蓝,几乎透明似的。《风景谈》
D. 他的年青的相貌就又在我的眼前出现,像活着一样。《白莽作〈孩儿塔〉序》
6.第四自然段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博喻),选择其中一处,说说它胡含义。(3分)
比喻:(《孩儿塔》的出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