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说课稿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1/19 10:09:0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950字。

  《三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秀丽奇险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它以凝练笔法、富有概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长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2、教材所处地位及作用。
  《三峡》是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散文,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它以短短150余字即概括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三峡》不仅是地理学上的一篇优秀学术著作,也是一篇文辞兼美的文学佳作。它开启了山水游记的先河,对后世影响颇大。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对初中阶段顾问教学的要求,及针对七年级学段学生特点的综合考虑,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达到熟读成诵;
  2.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品析语言,细心观察,提高描写景物的能力。
  4.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由于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于一般浅显的文言文在理解大意上没有太大的困难。然而对于如何从凝练简约的语言文字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言词语所表现出来的美感将会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确立为: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三、学情分析及教学方法。
  浅易的文言文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加之经过第一单元的《古代寓言二则》,第二单元的《幼时记趣》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规律,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可自行根据书下注释,结合工具书的使用及相关参考资料,基本可以较为独立地完成对课文文意的疏通。但是七年级的学生尚未褪去童年稚嫩的外衣,对于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并不敢兴趣,尤其对于旧有的“读、译、背” “三部曲”尤为反感,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可感的图片、音乐,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用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学中本着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废止了“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模式,代之以学生自读,小组讨论、质疑,学生合作、交流,释疑答惑的学习形式以及初读、译读、诵读、美读的版块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悟得阅读文言文的门径。培养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歌曲《长江之歌》并辅以三峡风光图片,让学生在领略三峡壮美风光之后谈谈对于三峡的了解,再以余秋雨对三峡的感受引入新课。并对作家作品做适当的介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