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测试卷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五单元综合能力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运用(5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4分)( )
A.颛臾zhuān 数罟shùgǔ 鸡豚tún
B.庠序yáng 氵夸 池wū 椟dú
C.狗彘zhì 饿莩piǎo 跬kuǐ
D.驽马nú 舂粮chūn 泠然líng
2.阅读下面两组句子,与例句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句是(4分)
A.例句:是谁之过与( )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过故人庄
③且尔言过矣 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例句:是社稷之臣也( )
①大是大非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是何异与刺人而杀之 ④无乃尔是过与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2分)( )
例句:何陋之有?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C.无乃尔是过与? D.非我也,兵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 )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填然鼓之
⑤未之有也 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⑦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⑧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⑨何陋之有 ⑩公将鼓之
A.①/②/③⑥⑧/④⑩/⑤⑨⑦ B.①/②/③⑥⑦⑧/④⑩/⑤⑨
C.①②/③⑥⑨⑩/④⑦⑧/⑤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5.与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
例:道路以目
①顺流东行,至于北海 ②无乃尔是过与?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填然鼓之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衣帛矣
⑥既来之,则安之
A.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各题。
山中留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扫。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6.对这首唐诗字句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4分)( )
A.一个“弄”字传神入化,赋予万物以生动的情态,和谐的意趣。
B.首句从正面描写山中景致,细描细绘山川、草木沐浴在春光中的形态。
C.诗人揣度客人的心理,以退为进,第三句转写天晴无雨色之时。
D.“入云深处”四字,含蓄,简洁,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用令人神往的意境,引起客人的游山之兴。
7.关于这首唐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这首诗题目是“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在留客,留的目的是让客人欣赏山中美景。
B.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想走的问题,却引导客人驰骋想象,最终改变了客人的想法。
C.短诗取材于生活琐事,词显意深,跌宕有致,显示出耐人寻味的独特魅力。
D.短诗将山中之景与留客之事结合,有景、有情有理,浑然一体,全诗采用了写实的写法。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西周春秋时代。《论语》《孟子》《庄子》《荀子》等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主要著作。
B.《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20篇。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D.《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9.关于先秦诸子散文的特点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4分)( )
A.《论语》是比较简短的语录体散文,人物形象不怎么鲜明。
B.《孟子》是对话体论辩文,很注意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C.《庄子》接近专题论文,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D.《荀子》是战国后期发展的散文,体制宏大,逻辑性强。
10.找出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4分)(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无乃尔是过与 D.河内凶亦然
11.找出下列句子句式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4分)( )
A.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虎兕出于柙 D.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