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6860字。
云南省蒙自高级中学10-1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匏(páo)樽 青荇(xìng) 契(qì)阔谈䜩 流觞(shāng)曲水
B.会稽(jī) 修禊(xì) 山川相缪 (liáo) 妖童媛(yuán)女
C.庐冢(zhǒng) 訾(zì)詈 蓊蓊郁郁(wěng) 酾(shī)酒临江
D. 公姥(lǎo) 敛裾(jū) 周公吐哺(pǔ) 夙(sù )兴夜寐
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稀疏 姿态袅娜 渺茫 没精打彩
B.面庞 繁芜丛杂 涸辙 心急如焚
C.斑驳 沧海桑田 焦灼 义愤填膺
D.凄惨 越陌度阡 猗郁 体无咎言
3.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在奥运圣火传递期间,四川省发生了骇人听闻的特大地震灾害。
B.《我有一个梦想》一文道出了作者及所有黑人对平等、民主、自由的强烈渴望,读来楚楚动人。
C.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是去接受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是要靠自己的才能创造业绩的,这与古人的终南捷径大相径庭。
D.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季羡林老先生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思考人生,写下了富有思想性的佳作《病榻杂记》,可以说是季老“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
B.王老师是前天才调到我们学校的,许多同学还不认识。
C.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至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D.2009年12月21日中午,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率团抵达台湾,他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的第四次“陈江会”开场。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B.或取诸怀抱
C.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6—9题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