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中语文第一册全册单元测试卷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第一册 第一单元
选择题(每题3分)
1. 下列加点字拼音全部正确的是:
A.峥嵘(zhēng róng) 寥廓 (liáo guō) 百舸(gě)
B.宽馀 (yù) 遒劲(qiú) 遏止(jié)
C.惆怅(chóu chàng) 风樯 (qiáng) 亢进 ( kàng)
D.无恙 (yàng) 沉浮(fú) 携来(qì)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渺茫 风致 班驳 倩影
B.和谐 嬉游 冠冕 自栩
C.吝啬 孱头 蹩进 虫蠹
D.玄虚 国粹 徘迥 暮春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 ———了。
②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和最 受诬蔑的人。
③这些,也要用适当的语言去配备,不应———地说下去。
④多年来,我也常想到泪罗江一游,———屈原投江的地方和为纪念他而建的屈子祠。
A.豁然开朗 忌恨 信口开河 凭悼
B.茅塞顿开 嫉恨 信口雌黄 凭悼
C.豁然开朗 嫉恨 信口开河 凭吊
D.茅塞顿开 忌恨 信口雌黄 凭吊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他感慨地说:“真是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四年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
B.她的遗著终于刊行,中国文化又重演着一段火烬薪传的故事。
C.冠军奖杯终于回到了我们怀抱。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由得不佩服主教练 用人的眼光和胆量。
D.大家都知道,日寇在这个国家的顾问和特务,多如‘过江之鲫。
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根据我的愚见,他的诗作很是受了古典诗歌传统 影响。
B.谈起散文创作,老先生无不感慨地说:“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事,才能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哪!”
C.这种将企业各方面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是大有益处的。
D.这种精密天平的灵敏度很高,连一个字的重量它都能够反映出来。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他讲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文不厌改”。前者要求“精约笔墨,词正而理备”,后者要求“反复修改,言畅而意美。”
B.“老师,”我低声说,“你原谅我这一次吧!”
C.在这次艺术节活动中,许多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富有民族特色,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
D.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每题3分,共15分)
三月。汉主聪立贵嫔刘蛾为皇后。为之起凰仪殿,延尉陈元达切谏,以为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非以兆民之命,穷一人之欲也。聪大怒曰:“朕为天子,营一殿,何问汝鼠子乎?乃敢妄言沮众!不杀鼠子,朕殿不成。”命左右:“曳出斩之,并其妻子同枭首东市,使众鼠共穴!”时,聪在逍遥园李中堂,元达先锁腰而入,即以锁锁堂下树,呼曰:“臣所言者社稷之计,而陛下杀臣,朱云有言:‘巨得与龙逢、比干游足以!'”①左右曳之不能动。大司徒任顗、光禄大夫朱纪、范隆、骠骑大将军河间王易等,叩头出血,曰:“元达为先帝所知,受命之初,即引置门下,尽忠皆虑,知无不言。臣等窃禄偷安,每见之未尝不发愧。今所言虽狂直,愿陛下容之。因谏诤而斩列卿,其如后世何?”聪默然。刘后闻之密敕左右停刑,手疏上言:“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四海未一,宜爱民力。廷尉之言,社稷之福也,陛下宜加封赏;而更诛之,四海谓陛下何如哉?夫忠臣进谏者,固不顾其身也;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陛下为妾营殿而杀谏臣,使忠良结舌者由妾,远近怨怒者由妾,公私困弊者由妾,社稷阽危者由妾,天下之罪萃于妾,妾何以当之? 妾观自古败国丧家,未始不由妇人,心常疾之。不意今日身自为之,使后世视妾犹妾之视昔人也。妾诚无面目复奉巾栉,愿赐死此堂,以塞陛下之过。”聪览之变色,任顗等叩头流涕不已。聪徐曰:“朕比年以来,微得风疾,喜怒过差,不复自制,元达,忠臣也,朕未之察,诸公乃能破首明之,诚得辅弼之意也。朕愧戢于心,何敢忘之!”命顗等冠履就坐,引元达上,以刘氏表示之,曰:“外辅如公,内辅如后,朕复何忧!”赐顗等谷帛各有差,更命逍遥因曰:“纳贤因”,李中堂曰“愧贤堂”。聪谓元迭曰:“卿当畏朕,而反使朕畏卿邪!”
(《资治通鉴卷八十八晋纪十》)
注:①朱云,汉元帝时为槐里夺。汉孝成帝时求赐尚方斩马剑斩天子师安昌侯张禹。以历其余。汉成帝大怒其居下讪上,罪死不赦。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朝廷何如耳!”后被赦免。龙连,桀巨;比干,纣臣,皆以谏而死。 (参见《资治通鉴卷三十汉纪二十四》)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等窃禄偷安 B.宜爱民力
C.天下之罪萃于妾 D.任顗等叩头流涕不已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为之起凰仪殿 元达为先帝所知
B. 乃敢妄言沮众 诸公乃能破首明之
C. 即以锁锁堂下树 即引至门下
D. 其如后世何 故不顾其身也
9.从句式角度看,下列语句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四海谓陛下何如哉? B.妾何以当之?
C.朕之未察。 D.何敢忘之!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刘皇后具有政治远见的一项是 ( )
①刘后闻之密敕左右停刑。
②今宫室已备,无烦更营。
③夫忠臣进谏者,故不顾其身也;而人主拒谏者,亦不顾其身也。
④不意今日身自为之,使后世视妾犹妾之视昔人也。
⑤愿赐死于堂,以塞陛下之过。
A.①②④ B.②⑤ C.①③⑤ D.③④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主聪立贵嫔为皇后,并为之大兴宫室,廷尉陈元 达认为这是以无数百姓的性命来满足一人的欲 望,是穷奢极欲之举。汉主因此治其死罪。
B.陈元达为民请命,以诤臣龙逢、比干自况,实际上是指责汉主聪是夏桀商纣之类的昏君,因而激怒了汉主聪。后因大臣和刘皇后进谏,幸免于死。
C.刘皇后深明大义,对汉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认为忠臣进谏“不顾其身”,是为国尽忠,可歌可泣;君主拒谏也是“不顾其身”,将导致国破家亡,自身难保,可 悲可叹。并以死相逼,终于使汉主纳谏悔过。
D.汉主聪虽喜怒无常不能自制,但通过废兴凤仪殿 一事,深知朝中有诤臣,宫中有贤后,如此方可治国安邦。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每题3分,共12分)
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的关键在于加强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理解科学,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对科学活动的理解,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其核心是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把科学精神注入民族文化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表面上看,科学精神难以像科学知识那样容易普及。的确,能够把归纳出来的科学精神分成条目背下来,并不等于已经具备了科学精神,而恰恰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精神只能通过科学活动来体现。弘扬科学精神与全面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是统一的。
一般情况下,人们常常把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这使得人们更多地从实用的角度理解科学,认为科学的意义只在于孕育新的技术,从而忽略了科学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这是对科学的误解。同样,我们也把科普理解为具体的科学知识的普及,而较少谈及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精神。有些人以为,掌握了科学知识就会获得科学方法,也就具备了科学的精神。然而,掌握了具体的科学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更不等同于具有了科学精神。甚至有些科学家也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家可能是本专业的专家,但是对于科学活动的整体,对于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未必了解。因此,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也包括提高科学家的科学素质。这个命题并不矛盾。许多高级科学技术专家不能识别伪科学,就是科学素质不高的表现。也有些科学家,比如纳粹的毒气专家,他们的专业能力也许是一流的,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科学精神所不容的。
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不能等同于科学精神的传播,相反,不恰当的科学普及反而会损害科学精神,使公众加深对科学的误解。比如传统科普常常把科学神化,盲目认为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必然是好的,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避而不谈,或者把它当做偶然的技术上的失误。科学精神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怀疑精神。科学本身也可以是怀疑的对象。科学知识之所以值得信赖,并不是因为它是绝对真理,而是因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