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从生活中找“米”》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约2220个字。
三从生活中找“米”
胡友彬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生活中找“米”----写作材料。
2.学习根据中心来选材。
3.养成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的写作习惯。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上作点评
二、写作指导
(一)设置情境,导入习作
问题导入: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每次上作文课,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写作文对我而言简直是一种折磨,每次为了凑足那五六百字,我是挖空心思绞尽脑汁。这如何是好呢?”
师生谈话,交流感受:
其实,写作文并不是他们想像的那么难。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次习作要引导学生把发现的目光重新投向生活,到生活中找“米”,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炊”自然就容易做了。当然,写作文还得注意根据中心来选材,切忌随便抓一个材料就写,也切忌不对原材料做何加工,全盘照搬。
(二)畅所欲言,发现“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美的瞬间”这一文题为例,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从生活中发现的美。
教师点拨:
此文题的题眼是“美”、“瞬间”。“美”可以是语言、行为、心灵美,也可以是自然的、社会的美。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点拨)
师生讨论(结合课本第119页写作知识《从生活中找“米”》,讨论下列问题):
1.同学们刚才列举了许许多多美的人、事、物。请同学们说说这些材料分别来自于生活的哪些侧面?(明确: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
2.同学们列举的美的人和事,大到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小到生活点滴,你们是怎样搜集到这些材料的?请介绍一下你的经验。(明确:要做有心人,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
3.同学们,刚才列举的美的人和事中,哪些材料最能紧跟时代步伐?哪些材料又见常人之未见?哪些材料体现的思想内涵比较深刻而发常人之未发?(明确:选材要真、新。)
(三)引导写作,抒写美
1.揭示文题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张开发现的眼睛,你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常常表现在那灵动的一瞬间。人的一个表情、一个举动,自然界的一声鸟鸣、一片云彩,有时具有令人心动、让人回味的美。
请以“美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教师点拨:“瞬间”虽是镜头式的,短小精悍的,但对这一“瞬间”所呈现的美的具体情态(如人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作具体细致的描写刻画,抓住细节描写方能于细微处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