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语文同步检测第六单元试卷(A卷)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0140字。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十一
第六单元(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句读(dòu) 经传(zhuàn) 贻之(yí) 联袂(jué)
B.壅蔽(yōnɡ) 卷帙(zhì) 梓泽(zǐ) 垂拱(ɡǒnɡ)
C.管弦(xuán) 妃嫔(pín) 鼎铛(chēnɡ) 弱冠(ɡuàn)
D.剽掠(piāo) 逦迤(yǐ) 媵嫱(yínɡ) 涸泽(hé)
答案:B
解析:A项“联袂”中的“袂”应读“mèi”;C项“管弦”中的“弦”应读“xián”;D项“媵嫱”中的“媵”应读“yì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B.克终者盖寡 盖:大概。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固:坚固。
D.圣人无常师 常:固定的。
答案:C
解析:C项“日益骄固”中的“固”应释为“顽固”。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D
解析:A项中一当“生长”讲,一当“远”讲;B项中一当“臣民”讲,一当“居于……之下”讲;C项中一当“以……为师”讲,一当“学习”讲;D项均为“跟从”之义。
4.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答案:B
解析:A项中“怜”解释为“爱”;C项中“业”解释为“以……为业”;D项中“字”解释为“养育”。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骊山北构而西折
D.族秦者秦也
答案:C
解析:A项中“鼎”“玉”为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用鼎做”“用玉做”;B项中名词“炬”用作动词,译为“放火”;C项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向北”“向西”;D项为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灭族”。
6.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唐代散文的特点是逐渐摆脱六朝以来骈文的浮华之风,恢复秦汉散文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传统。
B.唐初散文虽仍以骈文为主,但已透出新的信息。例如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尽管也多用偶句,却笔力雄健,言之有物,给骈文创作以新的活力。
C.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了“古文运动”,提倡质朴文风,重在反映真实的人生,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的《师说》即“古文”的代表之作。
D.晚唐的散文又恢复了六朝的骈文之风,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词采华丽,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的表现手法。
答案:D
解析: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晚唐散文的力作,但并非回到六朝骈文的浮华之风,而是骈散结合,感情激越,气势奔放,开启了宋代赋体散文的先河。
二、(12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8题。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