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测试卷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估量(liàng) 诽谤(fěi) 逮捕(dài) 亘古未变(gèn)
B.憧憬(chóng) 恪守(kè) 悼念 (dào) 卓有成效(zhuō)
C.砥砺(lì) 坍圮(pǐ) 氛围 (fèn) 义愤填膺(yīng)
D.亵渎(xiè) 肤浅(fū) 蜕变(tuì) 立功赎罪(shú)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耸峙 斑驳 心急如焚 倍受压榨 B.眺望 气馁 义愤填膺 筚路篮缕
C.端倪 繁衍 无济于事 繁冗拖沓 D.简练 暇想 宽仁厚泽 永保生机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繁芜(繁多复杂) 刻骨铭心(记住) B.绵亘(延续不断) 断壁残垣(墙)
C.余暇(空闲) 豁然开朗(开阔、通达) D.馈赠(赠送) 专心致志(兴致、情趣)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 。
②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 的情况公诸于众。
③本世纪下半叶,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又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经过艰辛的探索, _____ 成功地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④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A.摸索 骇人听闻 终于 即使 B.探索 骇人听闻 最终 即使
C.摸索 耸人听闻 终于 倘若 D.探索 耸人听闻 最终 倘若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列强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发生了戊戌变法。一批爱国志士喊出了兴学图强的口号。北京大学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地出现了。
B.参加保险,虽然不能使人们安之若素,但它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
C.含有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具有醒脑提神,健胃强身,利水利尿等作用的饮料,儿童不宜过量,只能浅尝辄止地饮用。
D.长期以来,学生们对学校自来水龙头常自流水的现象早已司空见惯,要求他们自觉地节约用水,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的有20个国家、400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
B.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农业的历史和现状,而且学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C.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广泛,见效之迅速,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D.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7.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A.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具体、细致地交代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
B. “停止思想”和“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照应,表达了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对他逝世的悼念之情。
C.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主要表现了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战友时刻都在关心和照顾马克思。
D. “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睡着了”记叙了马克思逝世时的实际情景,也深沉而含蓄地表达了恩格斯的悲痛心情。
8.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比喻义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比喻种族歧视制度给黑人带来的灾难与痛苦。)
B. 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比喻虽然美国社会物质充裕,但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条件贫穷困苦的环境中。)
C.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比喻民权运动的领导人答应给予黑人的自由和正义)
D.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比喻采取与政府敌对的暴力行为。)
9.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
A. 其实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
B. 其实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更动了思想感情, 就同时更动了文字。
C.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D. 其实更动了思想感情,就同时更动了文字,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10.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从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高度概括了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赞颂了马克思为无产阶级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
B.《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成功地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感情真挚,在人的心灵深处引发阵阵震荡,表达了对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