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1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51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9/1 21:11:2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02
  • 下载点数: 5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02760字。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年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多了一份憧憬、一份思考、一份成熟。创造诗意人生,敞亮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本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了一种信念、一个哲理。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山”与“海”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相对形象把诗人的哲理感悟转化成了具体而又实在的人生不断追求的过程。诗意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是由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而感悟到的生活哲理。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发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借紫藤萝瀑布表情达意,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沈复的《童趣》主旨是写儿时的“物外之趣”。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的趣事,表现幼年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目标
  1.学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问题。(重点)
  2.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努力做到连贯清楚;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人生和生命的感悟,领会写作意图。(重点)
  3.学会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重点)
  4.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诗文的象征意义及其蕴含的哲理,体会联想与想像在文中的作用。(难点)
  三、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感受作品。在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要充分组织、利用诵读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诵读指导要落实在字音、停顿和语气等方面,以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朗读训练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实际诵读水平,有针对性地指导、培养,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提高。
  对课文的探究、品味,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引导学生合作研讨,重视过程和方法,着眼于语文学习的养成教育。对课文中富有哲理的精彩语句,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并通过模仿加强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本单元教学拟用10个课时完成。
  四、课时设计
  1.《在山的那边》…………………………………………………………1课时
  2.《走一步,再走一步》…………………………………………………2课时
  3.《生命  生命》…………………………………………………………1课时
  4.《紫藤萝瀑布》…………………………………………………………1课时
  5.《童趣》…………………………………………………………………1课时
  6.复习课………………………………………………………………… 2课时
  7.检测课………………………………………………………………… 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题:《在山的那边》
  二、课型:略读课
  三、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培养想像和联想能力。
  2.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和感情。(重点)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重点)
  4.鉴赏诗歌寄寓哲理的形象美,体会诗歌语言凝练、意味隽永的特色。(难点)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诗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达一种信念、一个哲理,意象壮阔,诗意跌宕。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练形象的语言。
  2.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诗中“山”与“海”对应,形成强有力的冲突,波澜迭起,显现出情感的起落。关于“山”与“海”,特别是“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的理解,要调动生活经验,激活思维,以求深层探究。
  3.讨论点拨法。用于对诗歌意蕴的分析。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