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案例分析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8/4 22:42: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840字。
  《静夜》案例分析
  建德市寿昌初级中学周陈莉
  教学设计背景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怎样在教学中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呢?结合教学实践,我发现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大多不感兴趣。可一旦让他们提问,他们就七嘴八舌的问题一堆。与学生勾通之后我才明白,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不是他们真正想了解的,他们自己提的才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才是“以人为本”。
  但紧接着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能尽让学生无目的的提一些无价值的问题。那么,怎么做才能既发挥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主动性,又引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在《静夜》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广袤无垠的星空充满了神秘、浪漫的气息。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有了仰望夜空的习惯。恋人们喜欢在星空下散步,窃窃私语;快乐的人们喜欢在星空下点起篝火,载歌载舞;孤独者则在夜空下痛苦着、彷徨着、迷茫着……那么,我们伟大的诗人郭沫若先生又在星空下想些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静夜》,去品味诗人心中的滚滚思潮。
  (课件播放有关宇宙、星空的图片。)
  二、研读诗歌,品味语言,丰富想象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思考:
  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
  阅读提示(幻灯出示):
  ①内容: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是围绕什么特点写的?
  ②语言:
  A、音乐美:是否押韵?押哪些韵?
  B、用词美:你认为诗中哪些词用的最美,为什么?
  C、句式美:你认为诗中哪些句式有特殊的意韵,为什么?
  ③情感:你从诗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④其他:
  A、你从诗中读出诗人是个怎样的人?
  B、你对哪些词、句有不理解的地方?
  ┊
  2、以下节选了关于内容、情感的部分讨论。
  生1:“诗歌用一组喜景表达了一种喜悦之情。”
  生2:“我反对她的意见。这一组优美的景物构成了一种朦胧的哀愁,‘对月流珠’就是印证。”
  生3:“从‘对月流珠’可以看出诗人要表达的是一种绝望。”
  ┋
  师:大家的说法似乎都有依据,但哪一种说法最准确呢?大家记住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一定要与写作背景相结合。轰轰烈烈的,呼唤民主、自由的“五四”运动结束了,但中国的现状并没有改变。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写下了《静夜》。请同学们结合背景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生1:“我觉得是一种朦胧的哀愁,诗人对国家的前途并未绝望。”
  生2:“我觉得还有一种隐隐的思乡之情。诗人一定想回国做一些事。”
  3、教师小结,出示板书:
  写实: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想象: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感情基调:恬静、忧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