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案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鄂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7/5/10 20:56:5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310个字。
课时计划(教案)            武汉市汉南区纱帽中学  肖美文
课    题28 古诗两首—观沧海课时1
教学目的
与  要求一、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二、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重难点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课文。 
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明确:沧,是暗绿色。“沧海”有色彩,比“大海”形象,所以不能换。 
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提问: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 
明确:交代了作者所处的地方和来此的目的。“临”作“登临”讲。 
提问: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 
回答: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提问: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回答:到“洪波涌起”为止。(如有同学答到“若出其里”为止,就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四句并非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