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20字。
11.春
朱自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重点难点
1.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难点: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朗润:明朗润泽。
(2)润湿:(土壤、空气等)潮湿而润泽。
(3)酝酿(yùn niàng):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4)卖弄:炫耀。
(5)应和:本课指声音相呼应。
(6)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7)嘹亮:(声音)清晰响亮。
(8)黄晕(yùn):昏黄不明亮。
(9)烘托: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周围涂抹淡墨或者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10)静默:不出声。
(11)舒活:舒展,活动。
(12)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13)繁花嫩叶;密密地开着的花和嫩绿的叶子。
(14)呼朋引伴:指招引同类的人。
(15)抖擞精神:振作精神。
(16)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就课文不理解处质疑。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
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