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 共21题,约16490字。 -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1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有机统一,这使得城市发展丧失了基础。
 B.已发展的城市和崛起中的城市都面临着激活活力的问题,也都需要有制度弹性。
 C.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3.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5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本题共3小题,12分)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湖塘村。此处是个宜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阔大而又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的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1米82,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