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开封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68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在橘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又无比坚定地回答,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理想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
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红军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历史观、英雄观、时代观。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长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比如大革命时期的《沁园春•长沙》、五次反“围剿”时期的《西江月•井冈山》、红军长征时期的《七律•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的《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水调歌头•游泳》等等,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诗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佳句。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战士突破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与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
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和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重重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
(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帝王进行评说。1958年年底,他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批注道:
1.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革命诗词往往记录着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
B. 《沁园春•长沙》中“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壮丽秋景是革命者浪漫主义精神的表现。
C. 毛泽东诗词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名言佳句。
D. 《菩萨蛮•大柏地》中当年壁头的弹洞后来成了英勇无畏的共产党人眼里关山好看的装点。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发出了时代之问,十年后又在《沁园春•雪》中给予了回应。
B. 毛泽东诗词内容丰富,既有对革命实践的描写与回忆,也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与展望。
C. 《沁园春•雪》下片以“惜”字领起对封建帝王的评说,表达了毛泽东对他们的失望与否定。
D. 读毛泽东诗词,了解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创造未来。
3.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所引用的《沁园春•雪》中的诗句内容,填写第三段中空缺的部分。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4. 毛泽东诗词具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一梳理概括。
5. 毛泽东对帝王将相的评说对我们看人看问题有什么启示?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以毛泽东诗词为核心,通过两则材料展现了其革命诗词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材料一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英雄主义三个维度,剖析诗词如何记录革命历程与精神;材料二则聚焦《沁园春•雪》,探讨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辩证评价。整体呈现了诗词作为革命史诗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名言佳句”错,强加因果。材料一第四段中说毛泽东诗词“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随着岁月的流转,有些诗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佳句”,前后并无因果关系。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