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蔡甸区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4650字。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Ⅰ 阅读(共55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高敏感是一种值得珍视的天赋
①“你也太敏感了吧。”这句话常常被用来评价那些对细微刺激反应强烈的人。他们可能因为最低音量的手机闹钟而惊醒,可能在发言时不断观察他人反应,只要有人表现出心不在焉,就会紧张不安。这样的人就是“高度敏感的人”。
②“高度敏感的人”这个术语最初由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提出。声音、气味,甚至时钟的滴答声、衣物的标签触感等都可能引发他们强烈的反应。他们喜欢替别人考虑,会因为他人无心的一句话而闷闷不乐,容易被评价为“害羞、内向”,甚至被人指责为“神经质、想太多”。他们的洞察力强,擅长发现别人可能忽略的微妙之处,但面对冲突时,他们却十分回避冲突,甚至可能在冲突中感到身体不适。
③科学家们认为,高敏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不需要诊断或治疗。它是一种自然的生存策略,对周围环境保持高度警惕的个体更有可能发现并避免“捕食者”,规避不安全状况。然而,不同的成长环境会影响这一特质的发展。如果高度敏感人群在孩提时期更多地得到赞赏,长大后就更可能与高敏感和谐共处。反之,如果常被指责“想太多”,就容易产生羞耻感和自我厌恶。
④其实高敏感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天赋,它赋予个体独特的感知维度和精神深度。这类人往往拥有细腻的情感触角,能够捕捉常人容易忽略的微妙细节。作为天生的倾听者,他们不仅能理解言语表面的意思,更能敏锐感知那些隐藏在语调、表情和肢体语言中的真实情绪,这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具备非凡的共情能力,常常成为他人最信赖的倾诉对象。
⑤高敏感者拥有异常丰富的内心世界,对艺术和美有着超乎寻常的感知力。一片飘落的树叶、一段旋律的转折,都能在他们心中激起深刻共鸣。历史上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作家和思想家都具有这种特质,正是这种敏感让他们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从梵高笔下绚丽的色彩到柴可夫斯基音乐中流淌的情感,无不彰显着敏感心灵的独特魅力。
⑥在专业领域,高敏感者往往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能够注意到常人忽视的细节。这种特质使他们在需要创造力和深度思考的工作中表现突出。在领导岗位上,高敏感者能够营造更具包容性的环境,他们能敏锐洞察到团队成员的情绪变化和潜在需求,从而建立更开放、安全的沟通氛围。这种特质让团队成员更愿意表达真实想法,促进多元化观点的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⑦高敏感人群的世界本就比常人更加丰富多彩,这份独特值得被好好珍惜和呵护,让自己更舒适地生活。高敏感人群可以找出那些经常导致压力或让自己不知所措的根源,比如密闭的谈话空间、一部有暴力因素的电影、会场上有压迫感的座位布置,虽然人们很难去避免每一种压力源的产生,但至少可以控制、规避很多。如果有不可避免的压力,至少能确保自己花时间做点喜欢的活动,甚至不做任何事情,就只是简单地休息。高敏感人群很容易因为共情和过度关怀而踏入他人的界限,但如果为了他人的需要而牺牲自己的平和心态,并不一定值得。人不需要对每个人的幸福负责。如果有人因为自己的“敏感”“神经质”而不高兴,不应该责怪自己。人不可能总是关注每个人的感受和情绪,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开心。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作者吴淑斌,原文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 下面关于高敏感的人具备的特质,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高度敏感的人往往对环境中细微的外在刺激异常敏感。
B. 高度敏感的人在乎他人的反应,容易被他人指责。
C. 高度敏感的人有时会引发身体不适,但这并不是一种生理缺陷。
D. 高度敏感的人都会有一种羞耻感和自我厌恶感。
2. 下面关于为什么高敏感是一种值得珍视的天赋,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 高敏感者的共情能力强,这让他们更容易捕捉到言语和行为背后的真实情绪。
B. 高敏感者对艺术和美的感知力强,有利于创造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C. 高敏感者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和常人忽视的细节,在有些工作中更具竞争优势。
D. 在领导岗位上,高敏感者能营造更具包容性 工作环境,有利于团队思维的碰撞。
3.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高敏感人群如何让自己更舒适地生活?
【解析】
【导语】文章以“高敏感”为核心,先破后立,开篇打破“敏感即缺陷”的偏见,再借科学定义与实例,层层论证其天赋属性。从共情能力、艺术感知到专业优势,多维度阐释高敏感的价值,更贴心给出自我调适建议,兼具理性与温度。语言平实却精准,既纠正认知误区,又传递接纳自我的理念,让读者重新审视“敏感”,为高敏感人群提供了理解自我、舒适生活的有力指引。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D.结合第③段“如果高度敏感人群在孩提时期更多地得到赞赏,长大后就更可能与高敏感和谐共处。反之,如果常被指责‘想太多’,就容易产生羞耻感和自我厌恶”可知,“羞耻感和自我厌恶感”并非高度敏感人群的普遍特质,而是在“常被指责‘想太多’”的特定成长环境下才容易产生,并非“都会有”;
故选D。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山有泉兮泉有石
①我喜欢野泉,喜欢在无路的山间正走得口干舌燥,忽然与一脉细流相遇,寻迹逆流,一眼泉就像一个清凉的梦,恣意地绽放在山坡上,自然而纯粹。没有精致的围栏,没有题字的碑码,没有如织的游人,只有被林木梳理过的风,只有高低错落的鸟鸣,只有潺潺之音。泉畔三三两两野石杂陈,石头背阴的一侧爬了一层热热闹闹的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