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联考2025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900字。
2025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出现的短视频,与当年的小小说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作品的篇幅和传播度,尤其是两者都拥有超级的流量域,但短视频迅猛程度超过了小小说。在大众视野中,短视频常常和一些词联系在一起,比如快餐化和碎片化。从网络用户层面来说,快餐化和碎片化不是新词,早在微信公众号兴起时碎片化阅读就已经被诟病。虽然技术飞速发展,知识分子却没能提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碎片化阅读的问题。短视频具有如此大的用户群体,在短短几年内就在公共层面参与了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背后的主要原因更多来自短视频的创作者。短视频的重点并不在于“视频”,而在于“短”。短视频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抓取流量,让更多人观看,关键的要素是“内容”生产,在几秒钟之间输出的内容要博人眼球,让用户在几乎来不及理性分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关键信息。
相比于传统传播媒介,短视频生产端的另一个特点是“生产权力”的下放。简易便捷的拍摄创作手法,让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有了成为“作者”的可能,所见所想所思所感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呈现,从而完成与世界的沟通。因此,短视频的创作者群体更加多元。
短视频的接受和生产一样,都不受地点的限制,用户同样可以在任意场景中选择打开视频平台来消费,公交车、地铁等场所都有短视频的“身影”。在这些公共空间中,短视频是消磨时间的利器,带来的用户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共空间的陌生感,这一方面增加了用户需求黏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周围”的消失。失去与空间建立的联系之后,个体的存在被无限地强化。
短视频还是一个高度融合和综合的信息超市。之前电影电视的各种类型比如纪录片、故事片、科教片、政论片等都在短视频领域得到巨大的发展和繁荣。而且流行的短视频平台几乎都兼具了社交属性与工具属性。人们通过短视频获得更多的资讯和知识,这是短视频的工具属性。短视频行业涌入了各种各样的行业分享者,相较于之前的网络平台,短视频把所有门类都涵盖进来,成为一个无所不包的大熔炉,比如农户种植、修驴蹄、英语教学、古诗词赏析等内容在此之前不太可能在同一个平台出现。
而短视频受人诟病的地方是它带来的沉迷问题,海量的资讯让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困于信息茧房之中。短视频的接受者们要离开信息茧房有可能吗?答案是肯定的。不少医学研究证明,刷短视频成瘾与用户的一些心理状况息息相关。更容易掉入短视频时间陷阱的,往往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被认可的人,于是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网络世界,这是一个共性的心理状态。要杜绝沉迷上瘾的问题,根本上还是看个人意志力。另外,明确每天在现实生活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到达这一目标之后再进入短视频世界,这样既可以减轻长时间刷短视频带来的负罪感,又可以借助海量短视频拓宽视野。虽然短视频传播的是不成体系的碎片化知识,但它提供了知识的丰富度,为个体打开一扇学习之门。个人完全可以凭借兴趣在互联网上学到更为广泛和专业的知识。
(摘编自王干《短视频兴起与流量域变迁》)
材料二:
短视频并非像有些人批评或暗示的那样,都是娱乐性的,甚至都是低俗的。事实上,“严肃”的部分大量存在,甚至可谓灵光四射。在短视频平台上,具有理论深度的讨论交流比比皆是。短视频本身是个工具,关键看怎么使用,谁在使用。它已经促成了一些带有同人[注]色彩的知识或学术共同体,拓展了大学课堂的边界,“B站大学”的戏称并非没有道理。坦率地说,有的短视频博主的学术能力远超一些平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视频具有快餐化、碎片化特点,这使得它能在极短时间内向受众提供关键信息并吸引其注意力。
B. 短视频的创作者群体更加多元,是短视频“生产权力”下放的结果,与智能手机的普及密切相关。
C. 刷短视频可打破地点限制,在任意场景中进行,从而为用户带来消解公共空间陌生感、消磨时间等好处。
D. 短视频涵盖所有门类,所提供的知识极其丰富,能够让用户凭兴趣学到更为广泛、专业和系统的知识。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站”一些博主推送的短视频具有一定学术水平,拓展了大学课堂的边界,“B站大学”的戏称不无道理。
B. 一些短视频呈现了救助他人的义举、表达了对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说明短视频也有“严肃”的部分存在。
C. 虽然短视频平台鼓励视频创作者提供丰富多样的作品,但其逐利目的会给作品打上商业烙印,降低其品质。
D. 只有进行理性省察,才有可能走出自我认知的窠臼,进而消除正常生活中自我强化所含有的负向因素。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为了论证短视频具有工具属性,列举了农户种植、修驴蹄、英语教学等视频内容。
B. 材料二举博主面向小众同道播送的例子,意在印证带有同人色彩的知识共同体的存在。
C. 材料一将短视频与小小说、电影电视进行比较,突出了短视频在流量域、类型等方面的特点。
D. 材料二中的“事实上”“更何况”“退一步说”等词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呈现了论述脉络。
4. 对如何让短视频接受者离开信息茧房这一问题,两则材料各有什么应对措施?请简要概括。
5. 相比于传统传播媒介,短视频是近年出现的新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还会不断出现。上述材料对我们看待新事物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
【解析】
【导语】这两篇材料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短视频的兴起及其社会影响。材料一着重分析了短视频的创作、传播和用户行为,强调其快餐化、碎片化特点以及生产权力的下放,同时也指出了其带来的沉迷问题和信息茧房现象。材料二则从正面角度出发,强调短视频的严肃性和多样性,认为其可以拓展知识边界,促进社会关怀和道义责任的表达。两篇文章共同揭示了短视频作为新兴媒介的复杂性和多重价值,既反映了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也提出了如何理性使用和应对其负面效应的思考。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果失当。“使得它能在极短时间内向受众提供关键信息,吸引其注意力”的并非“短视频具有快餐化、碎片化的特点”,而是“‘内容’生产”。
C.说法绝对。文中说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公共空间的陌生感”。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白鹿原(节选)
陈忠实
冷先生指派药铺的伙计王相,到镇上的饭铺定下八个菜,又提来一瓶烧酒。他坐在上位,让白鹿两家的主事者各坐一侧,方桌剩下的一边坐的是老秀才鹿泰和。冷先生向来言简意赅,不见寒暄就率先举起酒盅与三位碰过一饮而尽,然后直奔主题:“事情不必再说,现在只说怎么弄,有话明说,过后不说。”一切都按着各人预定的轨道推进,没有差错。白嘉轩摆出的自然是败家子羞愧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