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24310字。
青海省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温馨提示:相信自己,沉着应对,把握时间,深思静答。祝你成功!
毕业在即,学生会组织各社团以“韶华筑梦??笃行致远”为主题制作毕业纪念册,邀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设计封面】
1. 美术社为毕业纪念册设计封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将主题“韶华筑梦??笃行致远”八个字用正楷或行书正确、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形成专属于你自己的纪念册封面。(2分)
2.在封面设计过程中,有同学认为毕业册主题中的“筑”应改为“铸”,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右图《现代汉语字典》中的释义说明理由。(2分)
【书写序言】
文学社准备用古今诗文作为纪念册序言,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3.诗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1分)
A. qún B. qióng
4.给诗中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1分)
A. 戍 B. 戌
5.请仿照波浪线部分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使诗歌内容完整连贯。(2分)
6.请你将序言中的古诗文补充完整。(10分)
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一段且行且歌的旅程。我们聆听诸葛亮“(1) ,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的教导,明志笃行;我们铭记孔子“学而不思则罔,(2) ”(《<论语>十二章》)的教诲, 勤学善思; 我们体会杜甫“(3)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的壮志,自信乐观;我们感受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4) ”(《雁门太守行》李贺)的赤诚,敢于担当。我们懂得“(5) ,(6) ”的道理(请写出连续两句惜时的句子),珍惜时间。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我们感受王勃“(7) ,(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超越时空的真挚情感,珍惜友谊。我们写下“(9) ,(10) ”的美好祝愿(请写出连续两句表达祝福的句子),致敬我们最火热的青春。
【设计内容】
为了磨砺科学品质,涵养科学精神,科技社准备将“科技之光”的学习成果作为纪念册的第一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家精神形成的历程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大事年表
时间 年龄 主要事件
1911年 12月11日 生于上海
1939年 28岁 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7 年 36岁 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1950年 39岁 要求回国,遭美国当局拘留关押,获释后遭软禁5年
1955年 44岁 冲破重重阻碍,带领全家回国
1956年 45岁 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1960年 49岁 成功组织我国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的飞行实验
1966年 55岁 成功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实验
1985年 74岁 因对我国战略导弹技术的贡献,获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1年 80岁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2009年 10月31日 98岁 在北京逝世
【材料三】中国载人航天器命名探究:为感受中国载人航天器命名中的那些宇宙级中式浪漫,以下是同学们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对“梦天”和“问天”的命名及介绍语的评分比较。
航天器 中国空间站实验舱
图片
命名 梦天 问天
介绍语 在无垠的星海中,一首来自远古的诗篇。带着诗人笔下的月宫幻梦,轻盈地悬浮于宇宙之间。每一次实验都是我们对宇宙的诗意告白。 一位伫立于星河之间的智者,书写着人类对未知的追问与渴望,是我们与宇宙对话的窗口。让每一次实验都成为对苍穹的深情叩问。
人工智能
工具评分 梦天:8分
该名称化用李贺《梦天》诗句“遥望齐州九点烟”,象征航天事业承载的民族复兴之梦,介绍语兼具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平衡,强调科学探索的前瞻性与想象力。 问天:9分
该名称源自屈原《天问》,体现中华民族对宇宙的哲学思考,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探索精神,介绍语融合古典文学与现代航天的时空对话,暗含“向宇宙发问”的科研精神。
7.(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分)
(2)阅读【材料二】.你探究出的科学家精神: (2分)
8.(1)你同意【材料三】中人工智能工具的评分结果吗?请阐述理由。(2分)
(2)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命名的由来及含义,你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深入探究?(2分)
9.通过以上三则材料给你的启示,请写出你的青春宣言,收入你的纪念册。(2分)
阅读经典,可以陶冶情操。诗文鉴赏社准备将“君子之风”的学习成果作为纪念册的第二板块: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一)君子风骨
【文本一】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尘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文本二】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芟不枝,香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