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60字。
滹沱河和我教案
滹沱河和我
牛汉
教学目标:1、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语句进行质疑。加强对课文中心意思的理解
2、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语句质疑能力,加强对课文中心的了解。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文学常识
作者:牛汗(引《人民曰报海外版》(2000年10月11曰第十一版)的一篇文章节选)
诗如其人———诗人牛汉印象
牛汉原名“史成汉”,后曾改为“牛汀”,牛汉是他写诗时用的笔名。我觉得,牛汉才像他的名儿,才应该是他的名儿。他是那种只要见过一面,就会让你永远记住的人。1982年春天,在北师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导师李何林、杨占升先生请来许多学者作家给我们授课,其中就有牛汉。那天,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牛汉大步走进教室。嚯!真是“人如其名”。他身材高大,足有1.9米。这样的体格,却不打篮球,而是写诗。他写的是什么诗,该不是那种见月伤心、对花垂泪的诗吧。果然,他讲的是抗战时期活跃于诗坛的“七月诗派”,他自己也是这个诗派中的重要一员。他讲课不像有的学者那样理论化,但却生动、活泼、质朴、丰富,让你回到历史现场之中。牛汉笑起来的时候很天真,一脸的灿烂,像一个孩子。我印象很深。说来也巧,1984年毕业后,我到了牛汉所在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成了他的年轻同事。几个月后,我竟又和他一起到江苏常州,参加一个学术会议,而且住在一个房间。第一天就寝前,牛汉郑重地告诉我,过去他曾被==抓进监狱,被捕时因奋力反抗,被军警用枪托砸伤头部,落下了颅脑外伤后遗症,夜里有可能突然大声喊叫,也有可能走出房间,到外边游走。他叫我有个准备,不要害怕。不知为什么,我听了并不觉得恐惧不安。几夜过去,也没发生他讲的那种异常情形。后来,从他赠给我的诗选中,果然读到了《梦游》诗,而且有两首。
选自:《中国文化名人乡情散文选》
二、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 体裁:叙事散文
2、 默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滹沱河 告诫 拽 呻吟 铁锹 赫然 蠕动 飞溅
脊背 和谐 密密匝匝 喘息 吞噬 栅栏 混浊 强迫
木椽 战栗
3、 以“滹沱河”为主线,理清文章结构
重点:(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以此分出全文的段落层次)
难点:“我”对“滹沱河”的感情变化过程
(“我”与“滹沱河”之间的纽带)
1~2 别人都说“我”像滹沱河,于是我产生了想去见见它的念头(从我三四岁时起)
( 弄不清楚——虚)
3~9 第一次见到滹沱河,被它镇住了(过了不多久,记得是个春天)
(异常失望(实)——真正的恐怖(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