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
- 资源简介:
共40题,约11420字。
银川一中2014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理科综合试卷
命题人: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O-16 Fe-56 Au-197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基因 D.细胞中存在血红蛋白
2.下列有关实验试剂或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素和人的胰岛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制作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C.使用适宜浓度的硝酸钾溶液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后,不滴加清水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D.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然后水浴加热
3.近期气温骤降,感冒频发。某同学感冒发热至39°C,并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P大量积累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C.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
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4.如图中X代表某一生物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下
列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错误的是
A.若X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①~④表示能量的输入、
传递、转化、散失
B.若X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4种元素,则①~④可代表O、 C、 H、N
C.若X为种群的种群密度,则①~④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
D.若X是与人体内环境稳态有关的四大系统,则①~④代表呼吸、消化、循环、内分泌
5.如右图P1、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
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A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
2mol/L,B室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ol/L,C室
内蔗糖溶液浓度为1.5mol/L,实验开始后,P1、
P2分别如何移动
A.P1向右、P2向右 B.P1向右、P2不动
C.P1向左、P2不动 D.P1向左、P2向左
6.研究发现,砷(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不合理的解释是
A.As进入水稻细胞,可能会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B.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C.P可能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7.下列做法与所实现的目标,正确的是( )
A.回收电子垃圾通过高温焚烧熔出金属,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环保
B.回收废弃塑料制成燃油替代汽、柴油,可减轻环境污染和节约化石能源
C.采用天然石材装修家居,可减轻室内甲醛等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
D.将工业废水加压排放到地下深井,可实现自然过滤净化和避免水的污染
8.下列现象或反应的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现象或反应 原理解释
A 水在高温下难分解 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