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0届高三理综能力测试(09)必考卷
- 资源简介:
32题,约10380字。
福建厦门双十中学2010届高三理综能力测试(09)必考卷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K 39 Fe 56 Cu 64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它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①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②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③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要达到无淀粉状态
④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②③④ D.①—④全部
2.可用右图来准确表示哪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A.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2~4分别表示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B.1表示生物膜系统,2~4分别表示细胞膜、细胞器
膜、细胞核膜
C.1表示原核生物,2~4分别表示细菌、蓝藻、真菌
D.1表示细胞外液,2~4分别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
3.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 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在含有5- 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 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B.5- 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
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对变成G/C对,或G/C对变成A/T对
D.5- 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大豆幼苗进行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幼苗会向光生长
B.生长素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C.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有相似的效应
D.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5.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靠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群
6.下列性质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化性 B.酸碱性 C.稳定性 D.导热性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纯净物
B.误服重金属盐,立即服用牛奶或豆浆可解毒
C.油脂、乙酸乙酯都属于酯类,但不是同系物
D.苯和乙烯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8.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烧(低于400℃)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得到该物质固体的是
A.氯化铝 B.亚硫酸钠 C.硫酸镁 D.高锰酸钾
9.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