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西省抚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
- 资源简介:
共38题,约12390字。
2010年抚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0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在经度上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能源生产总量移动幅度最大,说明能源
生产东西差异减小最慢
B.GDP重心继续缓慢向东移动
C.三个指标的重心都在向偏西移动
D.1987—1991年期间,三个指标重心最为
接近,说明我国东、西部已无差距
2.从总体趋势来看,在东西方向上,能源消费
重心走势趋向于GDP重心。能源消费与
GDP增长的耦合,说明:
A.我国GDP增长中能源成本较大
B.我国GDP高的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C.我国能源供需地区不平衡的状况
已基本解决
D.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均实现了
可持续发展
读右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武汉的城市地域形态及天兴洲形成的
地质作用分别是
A.集中式,流水侵蚀作用
B.放射状,流水沉积作用
C.组团式,流水沉积作用
D.条带状,流水侵蚀作用
4.下列选项不是武钢选址青山区的区位因素是
A.原料 B.环境 C.市场 D.能源
读某区域1月份0℃等温线分布图,回答5—7题。
5.比较N、P两点气温的大小关系,并指出其影响因素
A.N>P 地形 B.N>P 纬度
C.N<P 洋流 D.N<P 海陆分布
6.M点对应的植被类型可能是
A.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7.N地所在流域的河流其流域面积大的原因为
①气候温和湿润 ②平原面积广大 ③支流众多 ④植被茂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下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相差50米。读图回答8—9题
8.若图中有一条河流发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地温差约为0.3℃
B.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C.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D.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399米
9.若图中存在一条分水岭,观测发现cd间的温度变化小于ef间的变化,其原因最可能是
A.坡度大小 B.地面反射率大小
C.大气相对湿度高低 D.cd为阳坡,ef位于阴坡
右图中,MN位于同一经线上,PN位于北半球同一纬线上,ON
两侧的昼夜状态不同,OM两侧的日期不同,ON两点的经度差为90°,
此时北京时间为200,据此回答10—11题。
点此下载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