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于都县教研室2010届4月文科综合试题高考模拟卷
- 资源简介:
共39小题,约10450字,答案扫描。
江西省于都县教研室2010届4月文科综合试题高考模拟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图1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高值区
C.人口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为1OO - 15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
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
2.圈中K处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图4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 从图中可以看出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相关性
不明显
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
量有所下降
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
电量会呈下降趋势
4. 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A.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必须在经济得到大发展后才能得到彻底治理
B.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D.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图4),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读图4回答5~6题。
5.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A.挪威的峡湾
B.黄土高原的沟壑
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D.沙漠的风蚀城堡
6.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亚马逊平原
B.浙闽丘陵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图2中a一1表示非洲西海岸地带的城市。图3中折线1、2表示这些城市1月与7月的降水量分布,甲、乙和丙中的某一条直线表示赤道。据此回答7—8题。
7.图2中的E、F、G、H是19世纪欧洲探险家走过的路线,有关探险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道路E,通过广阔的沙漠之后,看见火山在喷发
B.道路F,快要通过沙漠时,在途中看到有外流河的湖泊
C.道路G,看到大裂谷,其附近高山山顶常年积雪
D.道路H,最初在海岸附近看到缓坡,然后是广阔的平原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