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 约3360字。 - 教学设计 
 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 古代诗歌比较阅读
 授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时(或上课用时 分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诗歌阅读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正确解答主、客观题目。
 3.素质目标:感受中国诗歌传统语言文字的魅力。
 4.政治目标:学会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
 重点:分析研究高考诗歌类文本阅读命题方式
 难点: 学会审题,答题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
 讲解讨论法、练习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
 课件制作,学生收集整理考试题型。
 课中:
 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课前检查
 2分钟 课前检查 课前问好,检查卫生,考勤学生人数,观察学生状态 配合老师的检查 让本节节课更加完整。
 一、厘清术语概念,明确答题步骤
 3分钟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阅读,这一题型最大好处就是互相参照,不致单方面孤立作答,两相比较,多方思考,同中求异,展示诗歌的无限魅力,更能在相形比较中提升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 回顾 进入课堂
 例1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6.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课内诗歌回顾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代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审清题干指令,圈画关键词 :送别之作 排遣离愁的方法 不同
 3.明确比较点,摸准出题意图 :抒情方式 抒发的情感 (方法 内容)
 4.调动必备知识: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典、借史、借事)
 送别诗的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勉励与希望;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

 
 

